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二氧化钛包裹竹红菌素纳米粒,并利用透射电镜和粒度分析仪对其形貌和粒子大小进行测定,证明粒子呈球形,平均直径在100 nm左右;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二氧化钛包裹竹红菌素纳米粒的光谱性质,并与未包裹的竹红菌素在水溶液中的光谱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竹红菌素被成功地包裹于二氧化钛纳米粒中;包裹后竹红菌素的光谱吸收峰红移,强度增加.由此,将有利于竹红菌素在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钛酸丁酯(TPOT)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掺有氮和硫两种非金属元素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确可以使N和S元素共掺杂到纳米TiO2中,并且使得纳米TiO2的吸收范围拓展到可见光区域,从400nm拓展到580nm.  相似文献   
3.
0 引言 竹红菌(hypocrella bambusae)系子囊菌纲肉座菌科竹寄生真菌,生长在海拔3 000~3 500 m的高寒区箭竹上,主要产地为我国云南省和四川省.  相似文献   
4.
在光动力疗法中,竹红菌甲素作为敏剂与溶菌酶发生了相互作用.本文对竹红菌甲素同溶菌酶作用的荧光猝灭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红菌甲素与溶菌酶结构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之间的光诱导电子转移机制,在荧光猝灭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