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水玻璃和硫酸为原料,在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将超重力制备流程放大40倍,重新设计了一套超重力中试化装置进行白炭黑制备。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旋转床转速、老化时间等参数对样品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实验最优条件为:旋转床转速1100~1200r/min,反应温度控制在85℃,老化温度80℃,老化时间60min,洗涤时间180min。该条件下所得白炭黑粉体平均粒径在20nm左右,同时样品的各项性能参数均可达到行业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以增大端效应区为手段的旋转填料床(RPB)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RPB,即静态导流板式RPB,通过在主体填料区设置静态导流板,使周向运动的液体重新获取径向上的速度分量,液体重新被切割,产生第二端效应区,从而使气液传质效果得到加强。在脱碳实验中,对比静态导流板4种不同安装方式下的传质效果,结果表明,当导流板弧面切线方向与外填料垂直时,传质效果最好;CO2-Na OH气液传质实验的结果表明,安装静态导流板时设备的脱碳率比传统的满填料转子高5%左右,比未安装导流板时高10%左右;在H2S-CO2-MDEA的竞争反应体系中,H2S的脱除效率较高,选择因子较大,脱硫效率大于99.8%,净化气中H2S体积分数低于0.002%,同时选择性因子高达13.5。  相似文献   
3.
以二氧化碳-水体系为对象,研究了流体流动和温度变化对气液相平衡体系压力的影响。常压环境中,在温度为288.15~303.15K区间内每隔5K取一个温度实验,在流速范围为1~3m/s区间内每隔0.5m/s取一个流速进行实验,使二氧化碳饱和水溶液在设计管路中流动。实验结果显示,动态平衡偏移率与液相流速成正比,与实验温度成反比。在实验条件下,动态平衡偏移率最大可达15%。对实验数据拟合后,得到动态平衡偏移率的表达式为 r=6.3142×10-10(Re)1.6549lg)1.0580(适用范围为7500相似文献   
4.
本文假设液体射流在端效应区内的流动过程动量守恒,建立并简化N-S方程,经过计算得到了端效应区厚度与射流速度和转子转速的关系。关系式显示,端效应区的厚度与射流速度成正比,与转子转速成反比。通过墨迹实验,观察不同的填料层厚度下射流被捕获的情况,进而判断端效应区的范围。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模拟计算的最大误差不超过10%。以CO2(10%)+N2(90%)和NaOH溶液为实验对象,通过改变填料层数,得到脱碳率随填料层数变化的曲线。实验发现填料厚度大于端效应区时,脱碳率逐渐趋于常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