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语法的三个平面的研究,形成了"结合论"和"包含论"两个不同的研究倾向."结合论"者把语法同语义、语用相并立,坚持语法的独立性或句法的纯洁性;"包含论"者认为语法中包含着句法的、语义的、语用的内容,应从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方面来对语法进行研究.关于是"句法"还是"语法"的看法,这绝不是一字之差的小问题,它导致了语法本体论的不同,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方法论,形成了不同的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是”,在先秦时期主要用作指示代词,用来复指前面的主语部分。在主语部分比较短的句子 中,“是”的复指作用开始虚化,而联系主语和谓语的作用却在增强。受形容词“是”的影响,复指代词“是’具有 了确认、肯定的意义,从而具备了形成判断词的两个内因。在否定副词“非”等多种外在因素的作用下,到了战 国后期,复指代词“是”转化成了判断词,纯粹的判断词“是”终于产生了。东汉时期,“是”字判断句已趋于成 熟。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在现代科学系统中是一门领先的科学。从传统语文学的“婢女”地位到对其它学科以方法论的昭示,再到成为当今科学系统中的研究前沿,语言学经历了从自在到自为,从方法论到本体论的发展过程。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现象是一种信息——符号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符号系统。语言学具有十分重大的本体论意义。语言研究的进步促使着其它学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一个不自足的句子为切入点,认为动词"有"的表"具有、发生、出现"的义项表达了一种动态的含义,是一个"有界动词"以及其有界性对句子完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列举了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文选”中的12处注释,并对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不要之处,以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从人类学视角观照《舍身崖》故事,可以发现它积淀着较为深远的历史内涵,故事中的“孝子”们的献身冲动和自戕而亡的叙事模式与远古时代部落农业祭祀大地母神和谷物母神活动中的“献牺”仪式相呼应。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人牺”意象逐渐被置换变形为孝子的“舍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