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宁镇山脉汤——仑推覆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宁镇山脉南带汤-仑推覆构造的主体构造与结构特征及与构造推覆有关的变形事件,并对整个推覆体推移的距离做了估算。  相似文献   
3.
对原有的构造窗概念作了补充,从而将构造窗分为推覆构造窗与剥离构造窗两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兰沙洋潮流通道07SR09孔的沉积相分析及粒度、14 C测年、有孔虫鉴定、磁化率等实验指标的测试结果分析,并结合区域文献和钻孔数据资料分析,研究了兰沙洋潮流通道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晚更新世时,古长江曾在此流入南黄海,粒度测试结果表明,自晚更新世至今,因古长江逐渐南迁,古长江源的细砂含量也呈逐渐减少趋势.结合前人相关文献分析,推测本孔所处区域在古长江南迁后受到了后期物源在此沉积的影响,很可能是古黄河源物质,也有可能是潮流作用带来的较细颗粒在此沉积,这些后期沉积的较细颗粒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本区的沉积物粒级构成.而据磁化率实验测试结果分析,并结合有孔虫种属分布及数量特征,揭示出自晚更新世以来,兰沙洋潮流通道的水动力变化环境渐趋稳定,可以作为优良的天然深水航道.  相似文献   
5.
结合莱州湾东岸晚更新世以来陆海相互作用历史与近期变化,分析了7ka尺度上的古岸线变迁及近期影响缓冲区范围的河流地貌标志、海岸侵蚀标志、咸-淡水过渡带标志以及陆-海-大气相互作用标志,对海岸缓冲区的结构与功能及缓冲区范围做了初步分析,同时阐述了设置海岸缓冲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构造地貌分析体系及相关的构造地貌标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理论构造地貌学的主要分支古构造地貌,新构造地貌和活动构造地貌各自的特点作了分析对比,总结,提出了对构造地貌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的几何分析,运行分析和动力分析的构造地貌分析体系,列举了相关的构造地貌标志及国内外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7.
深入研究区域旅游资源特征,合理设计主题旅游开发项目是区域资源开发中的关键课题之一.在分析莱州市云峰山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3个主题旅游开发项目,对研究区域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南京湖山-排山实习区内地貌特征、小地貌类型及其地质成因。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陆域近10年地震时空分布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陆域近10年4级以上地震震中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从1994年1月到2005年2月间的4级以上地震,共计966次。近10年的地震空间分布与中国陆域历史地震分布基本吻合。中国陆域地震活动与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及欧亚板块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与前者相关的地震位于青藏高原及其外围地区;与后者密切的地震活动集中在中国陆域南海,尤其是台湾省。同时地震活动多围绕断块的周围分布。地震震中较集中地分布在活动断裂带附近、断裂带密集分布地带以及大构造区域的边界地带。地震年际活动的季节统计分析表明,地震高峰期集中出现在春季和秋季,各年地震活动波动性最大,地震距平曲线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曲线协同,地球自转速度的季节性变化是影响地震活动的基本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