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清之际望远镜的传入对中国天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远镜曾对17世纪欧洲天文学产生深刻影响,天文学的意义因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明清之际,望远镜随欧洲天文学一起传入中国,并在当时天文历法改革的中西法斗争中为欧洲天文学最终被接受起了重要作用.在历法争斗中,望远镜曾作为"要器"观测交食,使得观测精度和公开性大大提升,确立了西法在交食预测方面的优越地位.另外,通过其观测到的天象,中国天文学家改变了对日月、五星、恒星甚至整个宇宙的认识,这为第谷体系在理论层面上被接受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2.
从天人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中国古代天文学从早期开始就与敬天的宗教崇拜密不可分.天文观测既是敬天的活动.也是"通天"的手段.历法对于农业社会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观象授时"成为帝王统治的首要政治任务.历法是"君权神授"的"天命"的象征.改革历法就意味着改变天命,是重大的宗教政治问题.从敬天和观天的宗教天文活动中产生了"法天"的思想.帝王只要按照历法规定的"月令"治理国家,社会就和谐有序.汉代的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的宗教神学思想,把天文现象当作灾异现象,具有警示人事的作用.以观天象而占国家大事吉凶的中国占星术因此在中国古代宗教政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汉代石氏星官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该文首次利用傅里叶分析法对《石氏星经》星表的观测年代进行了研究,认为星表观测年代为公元前78年。并在此基础上复原了汉代的石氏星官,为进一步研究汉代星空提供了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4.
曲安京所著《中国历法与数学》一书,探讨中国古代历法中天文常数与算法的构造机理及其数学思想,对上元积年、渐近分数、内插法、历法中的公式化计算等历法中的重要数学问题进行了原创性的研究,提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观点与论据。该书把数学史与天文史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思路也是富有启发性的,是一部成果颇丰的交叉学科性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5.
薄树人(1934-1997年)是当代中国天文学史界的代表人物.50年代他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立志从事天文学史研究.60年代他和著名天文学史家席泽宗合作,以<中、朝、日三国古代的新星记录及其在射电天文学中的意义>蜚声国际天文学、科学史界.在4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天象记录、恒星观测、历法、天文学家、天文仪器、天文台、中外天文学交流、天文学史文献学、天文学思想等方面都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他是中国天文学史研究重要学术组织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以他毕生的精力为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该文是为纪念薄树人先生逝世1周年而作,是一篇简略的学术传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黑洞吸积盘光学厚的外区的辐射场采用临边昏暗规律I(r,θ)=I(r,0)(1-u+ucosθ),并在内、外区界面为圆柱面的前提下,提供了精确计算光学薄的内区获得的软光子能流的公式。数值计算得出的结果比Shapiro和Lightman给出的数据稍大,但至多为3.5倍,并不影响双温度吸积盘模型的自洽性。  相似文献   
7.
正黎耕:孙老师,您好!我们都知道您攻读博士学位时曾留学荷兰,研究题目是中国汉代星空的复原,这项工作奠定了您在科学史领域的基础.能否谈谈您当年是如何走上天文学史的研究道路的?孙小淳:这还要从南京大学(以下简称"南大")的经历开始讲起,有许多机缘巧合的因素.在南大我是学天体物理专业的,1984年毕业时本想继续搞天体物理,可惜第一次考研没有考上,我就留在南大做辅  相似文献   
8.
元初耶律楚材在其编算的历法《庚午元历》中提出了里差概念。该文对里差概念和数值进行了分析,发现耶律楚材的里差数值偏小,原因是他使用的东西距离数值过大,约为实际距离的1.4倍。这种情况与西方托勒密传统的地理经度测量数值相近。结合宋、元时期地圆知识传入中国的背景,该文认为里差是西方地理经度概念传入中国并在历法上加以应用之结果。里差概念的提出,是宋、元时期西方阿拉伯世界科学思想传入中国并产生影响的重要个例。  相似文献   
9.
陶寺ⅡM22漆杆与圭表测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计算分析,推测《周髀算经》中的冬夏至影长可能是陶寺文化时期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观测得到的。2002年,在陶寺遗址中期城址的王墓IIM22中出土一根漆杆,经过对该漆杆进行复原,并进行计算与模拟观测,得出漆杆上的粉色环带所对应的日期与陶寺观象台日出狭缝所对应的日期基本一致。根据计算推测出残损的漆杆全长应为173厘米左右,通过翻杆进行测量,是当时测影所用的圭尺。  相似文献   
10.
简要评述白馥兰所著《明代技术与社会》。该书从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研究中国古代技术史,展示了技术史研究的新视野。技术既是生产的物质手段,又是维系社会价值体系和秩序的知识网络。该书考察了技术在明代社会的转变中发挥的作用,揭示了明代在技术领域有多方面的创新,不是停滞不前的时代。该书采用“技术群”的概念,重点探讨农业、纺织和民用住宅建筑三方面的技术,认为是维系明代社会物质文化秩序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