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淬火过程中流固耦合传热与汽液两相流动计算进行了研究,从两相流动与沸腾换热基础理论出发,推导出金属块淬火过程中温度场分布的流固耦合求解控制方程和计算方法.淬火过程产生大量气泡,局部蒸汽含量很高,因此计算过程将气液均视为连续介质,利用双流体模型进行计算.与传统的反传热问题计算方法相比,本文方法过程简单,通用性强,更适用于工程设计与应用.计算过程利用了Bromley和Rohsenow的换热关联式分别模拟膜态沸腾和核态沸腾传热,计算结果与文献中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计算方法基本把握了淬火过程中传热传质现象本质.  相似文献   
2.
油气分离器内油滴轨迹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分离器内油滴的运动。单相流场采用各向异性的雷诺应力方程模型,气液两相流场采用相间耦合的DPM模型计算,用随机轨道模型对油滴的运动轨迹进行追踪。通过对油滴轨迹的分析,揭示了油滴在分离器中运动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油滴的轨迹受叶片数量、叶轮转速和油滴粒径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液-固及液-液快速阶跃式接触质量传递实验装置与实验测量系统,并分别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及理论分析,揭示了液体与固体多孔介质及液体与液体突然接触时不同于经典传质理论所描述的物理机制,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快速瞬态质量传递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正Fick定律表达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能更好地描述两种介质突然接触时质量传递的阶跃函数特性与规律,表明质量松弛时间、质扩散系数、边界质量扰动强度等对快速瞬态质量传递规律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粘性流体中涡旋扩散的非牛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瞬态过程中动量扩散速度基础上,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对无限长平板突然起动瞬态动量定解方程进行了求解,并按涡量定义求出涡量分布函数。结果表明伴随动量扩散的波动性,涡量扩散也存在波动性。  相似文献   
5.
舰用蒸汽锅炉增压燃烧对锅炉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舰用主锅炉为研究对象,对增压与非增压2种情况做了全面的热力计算,并分析了增压燃烧引起的锅炉性能的改变,而且对增压燃烧情况下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增压锅炉比非增压锅炉有更好的热持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面向对象语言Visual Basic 6.0和本地数据库软件Microsoft access编制了锅炉热力计算程序,该程序操作简单,运行灵活,可以实现人机对话,按用户要求控制程序运行,能自动生成热力计算书,经计算实例测试,计算程序实现了设计所预期的各项性能,适用于各种工业锅炉和船用锅炉的热力计算,通用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修正的牛顿内摩擦定律的为基础,建立了瞬态动量方程,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对无限长平板突然起动的动态流场进行了求解,求得瞬态过程的动量、动量流分布函数。结果表明了速度、动量流输运的波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一维半无限体瞬态导热积分方程为基础,提出了测定非金属材料导热系数、比热容和热扩散率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实现方法和步骤。并以有机玻璃和电木为例做了实例测定。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测试时间短、精度高等特点,尤其是在一台装置上可同时测定材料导热系数比热容和热扩散率3个重要的热物性。  相似文献   
9.
以Fick第一定律为基础,对伴有二级均相化学的瞬态扩散传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化学反应强度为正时,二级反应浓度分布的非Fick解要明显高于一级反应;当化学反应强度为负时,二级反应浓度分布的非Fick解要低于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0.
考虑到切向入口压力与冷气流率两个特定因素对涡流管制冷性能的重要影响,通过系统的实验方法研究了涡流管制冷效应、单位制冷量和绝热效率随此二者因素的变化规律,并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给出相应的经验方程.结果表明:当冷气流率不变时,制冷效应、单位制冷量都随入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而绝热效率几乎不受入口压力的影响;在入口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制冷效应、单位制冷量和绝热效率都随冷气流率的增大呈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在某一冷气流率下,制冷效应、单位制冷量和绝热效率最大,但是最大值所对应的冷气流率值却完全不同;对于本实验所用的涡流管,给出的经验方程能很好地与实验数据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