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宇宙射线研究是天体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对宇宙射线早期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 ,证明宇宙射线发现、确认的历史过程为 :(1 )库仑从验电器漏电中发现 ,电荷不可能长久保持 ,最终将会消失。根据验电器漏电现象 ,卢瑟福认为 ,漏电是由空气中穿透性极强的辐射引起的 ,成为研究的一个转折点。 (2 )沃尔夫对原有验电器进行改进 ,大大提高了实验的精度 ,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3) 1 91 1年至 1 91 3年 ,黑斯经过十次高空气球飞行 ,认为这种极强的穿透性辐射来自地球之外的空间 ,从而打开了物理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4 )密立根怀疑黑斯的结论 ,在美洲大陆进行了更广泛的实验工作。实验中 ,密立根首次使用了探测气球技术 ,导致黑斯的结论得到承认  相似文献   
2.
忆阎康年师     
阎康年(1933 ~ 2011年),科学史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物理学史和技术史.他勤奋、专注,30年来著述论著两百余种.  相似文献   
3.
对王淦昌抗战时期科学工作进行了几点补充研究。(1)王淦昌《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一文遭《中国物理学报》退稿,原因在于其时正值《中国物理学报》停刊。(2)王淦昌在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提交的论文是《万有引力与核子力的关联性》、《物质"创造"的模型》、《关于中微子的质量和中子的放射性》、《寻找同位素的新方法》。(3)回顾核乳胶照相技术发展历程,说明王淦昌《关于宇宙线粒子的一种新实验方法的建议》中的方法,还只是停留在试探阶段上,可操作性并不是很强,尚不是一个普遍接受和准确的粒子探测工具。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30~40年代,束星北是一个享有声誉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但在1949年以后,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却鲜有成绩。在档案和采访的基础上,刘海军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束星北档案——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束星北后半生的经历,也为我们解答了这个疑惑。该书不仅描述束星北个人的遭遇,更重要的是从他个人的遭遇中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关于《天问略》作者来华年代及其成书背景的若干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玛诺于1604年7月来华.1610年12月15日日食预报错误,激起了明末改历的呼声,事件持续了一年有余.为了给修改历法做理论和知识的准备,中国学者和耶稣会士可能就介绍什么内容、翻译何种书籍和遴选何人参加等,进行过讨论和计划,<天问略>和<表度说>、<请译西洋历法等书疏>等即该计划的产物.阳玛诺当在1612~1613年受邀来京,在中国学者周希令、孔贞时和王应熊的协助下撰写<天问略>.  相似文献   
6.
加速器的研制及其对重元素人工嬗变的作用时常有文章予以提及和介绍,但是对伽莫夫的”隧道效应“理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只是一提而过,没有做出详细介绍。该文经过多方面集史料和认真研究,对此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并且对加速器的发明过程及其对重元素人工嬗变和质能等当定律的验证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