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历来人们很少将爱情与《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凤姐相联系,甚而曲解了她的爱情生活。殊不知,作为一个女人,凤姐同样渴望拥有温馨而执着的爱情生活。她爱丈夫贾琏,并将一生都寄托在他的身上。为了维护这份爱情和她亲手营造的小家庭,她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她的聚敛钱财,插手行政等举动,她的“妒”,从某个角度说,都是“爱”的表现。而她对丈夫的这份爱心只是换来了“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结局。这便是凤姐的爱情悲剧。而凤姐的爱情苦衷又有几人能理解和同情呢?  相似文献   
2.
姚晓菲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5):65-66,72
本文就少有人论及的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阐述一二。从诗的内容可以推断,《杂诗》为一时所作,均是诗人归园多年后创作的。它是诗人真实心态的流露,也是他晚年对自己人生进行反思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纳兰性德边塞词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身于满族贵族的纳兰性德是一个对故土,对边塞充满深情的人。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既描绘了边塞雄浑郁勃之美,又刻画了塞外的苍凉凄清。从他的边塞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进步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可以体会到词人无限幽怨和无尽伤感的原因。他的边塞词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其在为数不多的边塞词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少有人论及的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阐述一二。从诗的内容可以推断,《杂诗》为一时所作,均是诗人归园多年后创作的。它是诗人真实心态的流露,也是他晚年对自己人生进行反思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明人笔记中散杂着大量有关西域的记载,这些文献虽零散琐碎,却内容丰富,是作者最直观的认识与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认识价值和文学价值,为我们了解更为丰富的西域历史社会风情,提供了有血有肉的纪闻资料,是了解古代西域的又一重要窗口。本文主要以明代笔记为切入点,对散见于其中的有关西域的记载及其价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黄治于道光十八年随兄遣戍乌鲁木齐,共计创作西域诗61题189首。其西域诗按照题材内容大致分为三类:吟咏西域风景及民俗、怀念内地亲友和记叙乌鲁木齐幕府文人群体的文学活动与交往。这些诗作是我们研究道光时期乌鲁木齐幕府及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7.
清代大学士纪昀被谪贬至新疆乌鲁木齐两年多,在其晚年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大量的关于新疆的见闻,有对新疆自然风土的介绍,有对新疆社会状况的叙写;有对新疆历史文化、新疆与中原关系的发掘和抒写;有对新疆人事、历史事件的记录等等,为我们多角度地了解十八世纪新疆的社会历史文化、了解作者的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