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沙蟒皮肤,消化及雌性尿殖器官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沙蟒(Eryx miliaris)的皮肤、消化和雌性尿殖器官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皮肤缺少皮肤腺,消化管的共同组织学特征是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卵巢为长囊状致密器官,位置不对称,右侧前于左侧,卵巢外层为生殖上皮,内为结缔组织,输卵管壁分为粘膜层、肌层和浆膜层。肾为长形,分5~6叶,右侧输尿管较长。  相似文献   
2.
一、调查目的和自然概况为了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摸清我省经济动物资源,研究鸟类在工、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方面的益害关系,并为将来编写甘肃鸟类志提供参考资料,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陇南山区的小陇山林区李子园的鸟类进行了调查。该地的鸟类资源丰富,但过去没有进行过任何调查。1977年8月,1978年9—10月,1979年3—4月、6—8月、11—12月和1980年1—2月,我们先后六次前往该地调查,现将采得的鸟类标本,整理鉴定,写成如下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3.
秦岭雨蛙Hyla tsinlingensis Liu et Hu为我省新纪录,1964年和1979年采于徽县和天水。今予以报导。  相似文献   
4.
河西三地区两栖爬行动物补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的两栖爬行动物多分布在东南部,只有蜥蜴类则以西北部分布的种类较多。有关甘肃蝎蜥类的资料虽然曾见于Bedriaga(1907—1909),Nikolskii(1915),Pope(1935),四川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1977)。赵肯堂(1981)等的著作中,但总的来说,过去已有的调查地点偏少,资料积累不够丰富,特别是生态资料贫乏。解放以来甘肃各兄弟院校也只是多在本省东南部进行动物资源调查,因此保存蜴蜥类标本的种数都较少。我们为配合《甘肃脊椎动物志》的编写工作,特组织了这次以蜥蜴类为主的河西三地区两栖爬行动  相似文献   
5.
6.
1977~1985年,先后在甘肃陇南小陇山林区的党川、李子园等地对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到标本300余号,29个种(亚种),隶属于4目,12科,21属。在动物地理界的分布上,两栖纲的8种中,古北界、东洋界的成份各占25%,两界广布种占50%;爬行纲的21种中,东洋界成份占66.66%,古分界成份只占14.28%,两界广布种占19.04%。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关于5条沙蟒的呼吸、消化系统解剖研究的结果:呼吸系统由鼻、喉、气管、肺组成,右肺较左肺发达,左肺退化,其长度约为右肺的41.5%。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盲肠、大肠、泄殖腔,消化腺有肝、胰及胆囊等。扫描电镜下观察,喉和气管的粘膜表面均为柱状绒毛细胞,肺前部内面为显著的蜂窝状结构。小肠内壁具多数的扁形小肠绒毛。  相似文献   
8.
报导日本蝮短尾亚种背部斑纹变异一例,由背部两侧近似园形的斑纹变异为两条深棕色纵条纹,该条纹直通至躯干部末端,为罕见变异个体。  相似文献   
9.
西域沙虎骨骼系统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研究了西域沙虎(Teratoscincus przewalskii)的骨骼系统,对其各部分骨骼的构成、形状及位置等均作了详细的描述,并与其它蜥蜴类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西域沙虎既有蜥蜴类共有的结构,也有其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甘肃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根据历年所采标本和文献记载,系统地整理了甘肃省两栖、爬行动物。文章概要地叙述了甘肃省的自然环境,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名录及地理分布,并对区系特征作了扼要的分析。讨论了省境内秦岭在动物地理区划上的位置,也概括地介绍了甘肃两栖、爬行动物的经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