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石河子垦区自然灾害资料的整理,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区自然灾害的种类、等级、发生频次等特征。结果表明:冰雹、霜冻低温冷害、旱灾是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3种灾害均以轻度为主。旱灾多发生在春、夏季或春夏连旱,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6~8月,霜冻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9~12月和4~5月。20世纪80年代是3种自然灾害群发的阶段。该区自然灾害的特征与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大气环流等有密切的关系。兴修农田水利、营建防护林、通过人工影响局部天气作业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2.
选取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呼和吉林湖西有植被带分布的高大沙山(高差约420m),对其背风坡沙层进行采样和分析,探讨其粒度组成特征、沙层含水量变化规律及其所表达的环境信息.结果表明:高大沙山背风坡沉积物粒径较其他沙漠粗,4个4m深的剖面中部和下部出现3%~5%的较高含水量层段,植被带的发育也指示沙山较平缓处存在较高含水量层段,其中的水分会向下运移,证明该区大气降水通过入渗能够成为地下水和湖水的补给来源;上层植被带表层沉积物颗粒较粗,表明该物质是近期风沙活动的堆积物,指示高大沙山仍在移动,4个剖面平均粒径、各粒级含量的垂向变化也表明沙山在活动;4个剖面的粒度随深度呈现明显的粗细变化,反映风动力的强弱波动;海拔较高的剖面沉积物平均粒径由下向上呈增大趋势,反映沙山的活动有增强的趋势,海拔高的剖面细沙含量与中沙含量的比值大于海拔低的剖面,指示从长时间尺度看该区风动力由强变弱.  相似文献   
3.
借助塔里木河中游英巴扎站和卡拉站1961-2005年径流量数据和其他相关统计资料,对45年来塔里木河中游径流量、损耗量进行时序分析,分别得到45年来中游年径流量及其趋势、中游耗水量及趋势、中游耗水量与径流量相关关系,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得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塔河上游进入中游的水量减少,同时中游耗水量不断增加,至使下泄到下游的水量越来越少,从而引起下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加强中游段水资源的管理对流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运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塔里木河中游段径流量变化做了变异系数和趋势分析,探讨了塔里木河中游径流损耗的特点和原因.分析了径流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出了1961--2005年塔里木河中游径流量、耗水量变化趋势、中游耗水量和中游径流量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