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面向主体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自主化模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传统模式谈起,结合最新的面向主体的建模理念,规划出自主化的柔性设计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面向主体的主体决策学习与学生的自觉实践作深层次的剖析,通过实际的灵活运用,突显主体化思想.  相似文献   
2.
《软件工程》的自适应模块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自适应、模块化运用于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从自适应的周期模型分析入手,结合软件工程生命周期的特点,提出了一套课堂与实践统一、以社会需求为驱动、迭代式推进教与学活动的课程设计方案.实践证明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高校计算机专业硕士教育为落脚点,突出应用性、创新性、适应性的人才需求属性,借鉴国内外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扬长避短,从实际出发,结合研究生个体的先衍基础积累,建立起一套计算机专业硕士培养的方案体系-“e-Boyer-CIPP”.在整个体系的设计过程中,突出工程化的驱动线索作用,贯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过程的有效执行拓扑序列.在坚持人才素养目标牵引和过程体系线索引导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学术性素养与专业性技能的平衡,优化实施细节,演化出计算机大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通用性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分析软件工程课程理论实践的素养需求,提出训练柔性流程拓扑。为达到自适应的能力梯队演化目标,划分志愿兴趣的粒度主体,进一步优化课程导向重心,定位教与学的关系为学科培养架构体系,规划流程的“主体-群组”粒度磁石效应,推进兴趣与学科的平滑无缝结合。以学期阶段为周期,建立起专业界定轮廓的人才序列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