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有效带宽测量一直是计算机网络领域热衷研究的方向之一,但实际测量中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导致测试结果和用户使用体验总是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在已有的端到端测量技术自加载的周期性探测流(SLoPS)上,通过摒弃不必要的反复迭代,改进其评估和速率调整算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试速度,更主要的是降低了网络不可靠因素等现实条件给测试结果带来精准度下降的可能性.实验表明,改进带来的测试结果较之前更贴近实际的网络状况,降低了参数的波动,提高了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福建沿岸及两个淡水湖的表面和剖面光谱测量结果表明,分别由水面之上法和剖面法得到的恰于水面下的遥感反射率(rrs(s)和rrs(p))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量值上,波段平均的无偏百分比误差参数在1.7%~68.3%之间,但50%以上站次≤20%;在光谱形状上两者有很好的相似性,各站次的R2都在0.93以上;490 nm和555 nm波段比无偏百分比误差参数ΦAB(λ490/λ555)在0.5%~11.0%之间,且近70%的站次ΦAB(λ490/λ555)≤5%.在平静湖泊rrs(s)与rrs(p)量值的统计差与美国NASA水色遥感工作组对离水辐射率所做的类似统计相当,但在海洋水体的结果远大于此,分析测量环境条件变化造成的光学参数测量误差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选取[10~35°N,110~165°E]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利用2002年7月~2005年12月Argo浮标数据对AVHRR/MODIS/TMI SST的daily(升轨)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VHRR/MODIS/TMI daily SST与Argo浮标5~6 m层温度总体的均方差rms在0.6~0.9℃,平均偏差bias在-0.2~0.2℃,平均绝对偏差bias_abs在0.3~0.7℃.这与三传感器全球范围的SST反演目标相当,说明在本区域SST反演不存在显著偏差.各遥感SST与浮标温度的差异存在季节变化,夏季偏高,很可能与夏季垂直混合较弱,比对采用的实测水温与海表温度差距较大有关.在3种遥感SST中,TMISST偏离实测值的程度最高,且偏离范围较大.作者认为这与该区域黑潮经过,产生诸多涡旋和锋面,SST时空变化剧烈而TMI空间分辨率较低有关.本研究将为此西北太平洋海域的多源SST融合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首先用Jelesnianski台风风场模型及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整编的台风资料,计算10级和7级风圈半径,并与气象部门的发布值相比,发现两者存在较大误差.进而,在Jelesnianski台风风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最大风速半径、10级和7级风圈半径的台风风场模型,并比较两种台风风场模型的风速剖面.结果表明:该模型比包括被广泛应用的Jelesnianski台风风场模型在内的前人提出的台风风场模型都更接近台风风场实况,其中10级和7级风圈半径与气象部门的发布值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福建沿岸风暴潮灾害严重,为研发具有快速预警能力的福建沿岸风暴潮漫堤预警辅助决策系统,建立了福建沿岸台风暴潮数值模型,并对31个历史台风引起的福建沿岸风暴潮进行了后报模拟,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进而分别就台风前期近中心最大风速、前期中心移动速度和前期中心移动方向对后期增水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在预报的台风参数的可能变化幅度范围内,前期台风参数对后期增水的影响较小.实验获得的最大绝对差值均远小于一般的风暴潮后报误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潮汐数值模拟和预报的准确度,利用《2009潮汐表》,建立了含集合Kalman滤波同化模块的潮汐数值预报模型,对集合Kalman滤波同化模块中的参数进行确定,并对同化效果进行了检验.为了确定集合Kalman滤波同化模块中的参数(主要是集合数和截断半径),考虑了42种参数组合,在这些组合中,以模拟准确度和计算相同时段的潮汐值所需时间为标准,存在最优的参数组合:其中,东山、厦门、娘宫、崇武4个站最优的截断半径为35 km,三沙站最优截断半径为30 km,5个站的最优集合数均为20.实验结果表明:将集合Kalman滤波同化方法用于潮汐数值预报模拟中是可行的,同化验潮站的潮汐表上的潮位数据对验潮站本身及其邻近网格点的潮汐模拟改进最大;当5个站不同化调和数据进去的时候,东山、厦门、娘宫、崇武4个站的模拟准确度,在未来12 h仍然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9~2005年QuikSCAT卫星遥感资料,对台风期间三种台风路径下台湾岛周边海域海面风场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台风强度被不同程度低估,台风中心附近风向反演受降雨影响明显,但遥感海面风场的大致形态仍较为合理.地形对风场特征的形成有着显著作用,它导致了台湾海峡内大风(>10 m/s)天气提前出现、中央山脉两侧背风槽(或诱生低压)形成、中央山脉两端下风面“角流”形成等现象.海峡内大风天气是否提前出现与台风中心的位置有关.不同台风路径下,“角流”和背风槽的位置和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8.
2010年2月27日南美洲智利中部近岸发生强震并引发海啸.利用海啸期间台湾周边海域验潮站的潮位资料,分析了此次海啸对台湾周边海域的影响,海啸波通过太平洋于震后25.5h到达台湾周边海域,最大波高达44 cm.进而从理论上讨论了海啸传播时间和波高变化的简单计算方法,并引入了波高衰减因子.结果表明,该简单计算方法能快速且较准确地计算出海啸波的传播时间,引入的波高衰减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台湾周边海域海啸的方便快捷的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引用第三代海浪模型SWAN(simulation waves nearshore),首先模拟了台湾海峡冬季大风过程所致的海浪,模拟结果与浮标实测波高吻合较好;进而就潮流对海浪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实验.在不同风速下,模拟了有潮流影响和无潮流影响下的有效波高,结果表明:潮流对海浪有效波高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潮周期振荡性质,对同一潮流场,波高振荡的振幅随有效波高的增大而增大,且拟合了波高振荡的平均振幅a与有效波高Hs的关系,定量描述潮流对海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选取[10~35°N,110~165°E]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利用2002年7月~2005年12月Argo浮标数据对AVHRR/MODIS/TMI SST的daily(升轨)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VHRR/MODIS/TMI daily SST与Argo浮标5~6 m层温度总体的均方差rms在0.6~0.9℃,平均偏差bias在-0.2~0.2℃,平均绝对偏差bias_abs在0.3~0.7℃.这与三传感器全球范围的SST反演目标相当,说明在本区域SST反演不存在显著偏差.各遥感SST与浮标温度的差异存在季节变化,夏季偏高,很可能与夏季垂直混合较弱,比对采用的实测水温与海表温度差距较大有关.在3种遥感SST中,TMI SST偏离实测值的程度最高,且偏离范围较大.作者认为这与该区域黑潮经过,产生诸多涡旋和锋面,SST时空变化剧烈而TMI空间分辨率较低有关.本研究将为此西北太平洋海域的多源SST融合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