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经典信号处理理论中,按照连续和离散、周期和非周期将信号分为了连续周期信号、连续非周期信号、离散周期序列和离散非周期序列。对这些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分别成为连续时间傅里叶级数(FS)、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FT)、离散傅里叶级数(DFS)和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信号的傅里叶分析可以实现将信号  相似文献   
2.
孙庆括 《科技信息》2013,(20):16-16
近年来,高校教师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教师工作的创新活力,是各级各类高校管理工作中最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目标激励的实行、竞争机制的建立、制度环境的优化、管理民主的发扬、人文关怀的注重等是培养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不仅有利于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提升,而且为高职学生的励志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驱动下,及时把握励志教育的新样态,积极推进励志教育模式改革,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励志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超微孔道材料是指材料的孔径小于0.3nm,长石是超微孔道材料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对长石的矿物学特征及环境矿物材料与长石对水体中重金属修复的综合评述,旨在探究超微孔道环境矿物材料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修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造桥梁深水桥墩多采用围堰施工,作用于围堰的水荷载是控制围堰结构设计及其下沉施工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当前设计规范对围堰水力作用的考虑十分粗略。为探明某桥墩高低刃脚异形钢围堰施工过程中的水荷载特征,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析围堰绕流流场,基于河道横断面地形资料足尺构建三维流体域,运用重叠网格技术高效建模模拟钢围堰下沉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围堰两侧存在局部流动加速且呈不对称分布,围堰深水侧水流速度相对更大,围堰下方下游侧流速随河流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围堰外表面压强除迎流侧为正压外,其余大部分均为负压,各区域负压随着下沉深度增加而逐步增大;下沉初期绕流场受围堰及护筒双重影响,随着围堰逐渐下沉至河床底,护筒影响逐步消失;流场各区域湍流强度随着下沉深度的增加整体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最终最大湍流强度区域稳定于堰尾。围堰阻力系数及侧向力系数几乎不受来流流速影响,进一步验证了其无量纲性;阻力及侧向力随来流流速增大而增大;阻力随入水深度增大而增大,侧向力也整体表现出类似规律,但在入水深度8 m处受围堰异形区段三维流动效应影响,出现侧向力局部极小值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6.
为了避免方形截面柱柱角突出问题,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异形柱的多腔钢管再生混凝土叠合短柱的新型构件形式,运用ABAQUS分析了叠合短柱的再生混凝土取代率、再生混凝土强度、钢管壁厚等参数对其荷载位移曲线、延性和刚度退化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叠合短柱的承载力随着再生混凝土强度和钢管壁厚的增加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随着取代率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叠合短柱的延性和刚度随着钢管壁厚的增加有一定的提升,但随着再生混凝土的取代率和强度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3G系统的无线定位技术及市场前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3G现行的三种技术标准:WCDMA,CDMA2000和TD-SCDMA,详细描述二种技术标准演进过程,基于3G系统的定位技术分析,并对3G能够实现的各种业务进行了逐一阐述,主要对基于3G的定位业务进行描述,提出现阶段3G定位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它未来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得以应用做以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许多网站的http浏览服务器的安全性都不是很高,而且一些安全设施也不是很完善,尤其在一些个人网站、学校及政府机关的网站中,因为在这些部门中往往服务器的软硬件设施都比较陈旧,但同时这些部门的网络信息又都相当重要,如遇黑客攻击破坏,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对一些重要数据文件采取更进一步的监控保护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9.
采用DPPH·和ABTS+·方法研究了汉中仙毫茶多酚与维生素C(VC)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协同作用,采用二倍稀释法和牛津杯法研究了茶多酚与VC混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茶多酚与VC的混合物[m(茶多酚)∶m(VC)=1∶1,1∶2,2∶1]具有较强的DPPH·清除能力,其EC50值低于茶多酚和VC;并且混合物中VC所占比例越高,EC50值就越低。m(茶多酚)与m(VC)的1∶1混合物对ABTS+·的EC50值略低于VC。基于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样品浓度之间量效关系构建的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m(茶多酚)与m(VC)的1∶1和2∶1混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8和46mg·mL-1。m(茶多酚)与m(VC)的2∶1混合物的抑菌圈直径较大,其抑菌活性略高于茶多酚。茶多酚与VC以特定比例混合后,自由基清除能力有所提高,并且抑菌活性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传统旅行社和自由行的产生背景和其定义,通过对自由行旅游现状及当前有关数据的分析,说明旅行社正在受到自由行的严峻冲击,并分析了其受到挑战的原因,包括经济原因,个人观念转变等,最后本文提出了传统旅行社的应对措施,包括固有模式转型、提供多维信息和优质服务等内容,以期为旅行社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