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2.
唐业忠 《大自然》2013,(5):32-34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儿时的老房子或老街道的路灯下,时常能见到一种飞檐走壁的小精灵——壁虎。它们在天花板或墙壁上自由来去,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近年来,电影《蜘蛛侠》更是让我们对这种几乎无障碍的运动方式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其实,除了壁虎以外,还有其他许多动物能倒挂或附着在垂直于地面的物体上。树蛙、蜘蛛、雨蛙和蚊蝇等都有这个本领。这些动物的脚趾具有一种特殊结构,能够与固体表面快速黏附或去黏附,因而能在与地面近乎垂直或平行的表面(倒挂着)快速移动。自然界存在两种黏附机制,分别为干黏附和湿黏附。壁虎、蚊蝇和蜘蛛类具有的黏附机制属于干黏附,而树蛙和雨蛙等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蛤蚧发声通路核团定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方法和电刺激技术对爬行类动物蛤蚧发声通路的神经核团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延脑部位,疑核和迷走神经运动核参与对蛤蚧发声活动的调节,但以疑核对发声活动的调节作用最为重要。疑核对蛤蚧发声器的支配为双侧性的,但以同侧为主。而迷走神经运动核只有单侧的标记。实验结果提示,中脑的中央灰质区(SGC)的背外侧核团可能通过对凝核的调节来影响蛤蚧的发声活动,大脑皮质的背侧皮质区(DX)也可能参与对发声活动的调节,且均为双侧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悦  唐业忠  方光战 《科学通报》2023,(23):3043-305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 PD通常伴随着静止性震颤、步态障碍、运动迟缓、肌僵直和姿势不稳等症状. PD病因极为复杂,可能与年龄、遗传、环境及行为习惯等因素的交互作用有关.步态障碍是PD患者常见的致残症状,通常表现为步态速度降低、步长缩短、僵直程度上升和步态节律受损等;步态障碍随着病情进展而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独立性和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运动控制的神经环路和异常步态的表型,归纳了PD动物模型特别是啮齿类动物模型的造模原理和特点,探讨了异常步态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康复进展.最后,对PD动物模型的步态控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人类治疗PD相关症状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