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地下连续墙加内撑基坑变形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北延段黄村站为地下两层一岛一侧站台车站,该站所处环境复杂,周围道路交错,交通繁忙而且占据重要地理位置(位于奥体中心主会场的西南侧),所以确定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文章就本站在施工期间所观测的测斜、沉降成果,分析了其变化的规律,墙体变形的原因.旨在为以后类似支护结构(连续墙加内支撑)的基坑施工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深基坑支护计算方法比较繁琐,而假定的土压力与内力计算结果在许多情况下与实际情况不太吻合.本文将基于有限差分法,根据支护桩位移与土压力的关系,编制了一个迭代的计算程序模拟开挖的土压力变化,进而计算出基坑支护桩每一个点的内力与位移,提高了有限差分法的计算精度,方便进行设计优化和施工监测.  相似文献   
3.
缅甸仰光某吹填边坡下存在可液化土(粉土和粉质粘土),在8级地震作用下边坡存在安全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采用NECCER法对地基土进行液化评估,采用TokimatsuSeed计算沉降量,运用拟静力法分析边坡在地震情况下的稳定性,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州软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量广州软土的试验资料分析,总结出广州软土的工程特性并与上海软土进行对比.广州软土具有厚度变化大、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夹有较多的粉细砂、与其它地区软土相比固结速度快的特点.针对广州软土的工程特性并结合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软土地基试验工程的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提出,广州软土地基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效果良好;采用深层搅拌桩处理后,沉降量减小为原地基沉降量的20%左右,且沉降在加载后120 d已基本完成,深层搅拌桩法为快速处理广州软土地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结合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周边道路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对强夯法在广州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评析了广州软土地基在强夯加固法中的效果,得出适合广州软土地基加固的施工工艺,指导同类地基进行大面积处理.  相似文献   
6.
动力排水固结法在广州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力排水固结法是一种造价较低的地基处理方法,但目前施工参数的设计与选取没有成熟的方法.文章针对广州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结合动力排水固结法在广东科学中心和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道路地基处理的应用,总结出适合广州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7.
广州某地铁站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开挖深度为12.3m,采用桩锚-土钉墙组合支护的方式进行支护,文章通过详细的变形监测重点对基坑的侧向变形进行分析,确保安全施工,同类工程可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CFG桩复合地基桩土变型模式,确定桩土应力比和沉降折减系数,建立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分析,认为在复合地基任一水平截面上,桩与土变形量应相等。最终沉降计算公式在理论上比较合理,计算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广州某地铁站处于广州市繁华路段的三岔路口,周边环境复杂,平均开挖深度为24.0 m,属于超深基坑.采用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支护方式,采取详细监测方案,实施信息化施工,文章重点对施工过程中侧向变形和内支撑轴力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安全,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土钉支护突变稳定分析中能量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变理论是系统科学中研究系统变化的一种方法,能够阐述系统中某些变量如何从连续逐渐变化导致系统的突然变化的问题,对于研究系统临界状态有着独特的作用.突变理论的核心问题在于是否能够找到一个能够描述系统状态变化的力学方程.针对在基坑开挖中的土钉支护体系,以岩土塑性力学原理对单根土钉及其周围维护土体进行能量变化分析,分别得出了土体能量方程和土体与土钉之间的粘结摩擦能量方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