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旭明 《科学通报》2020,65(22):2303-23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大型传染病的全球暴发对人类健康、社会经济、生物安全等造成了严重威胁和危害.动物作为天然的病原微生物储存库,在公共卫生安全预防和治理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目前针对其生物学背景的系统性研究却非常匮乏,此时开创疫源动物融合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35例大面积烧伤病人麻醉的技术方法比较难掌握。各类大面积烧伤合并症较复杂。在患者生理条件不佳状态,进行早期清创、切痂、植皮多次手术治疗,要求麻醉者正确选择麻醉方法及药物配伍。对特殊病人密切观察及时判断血压、心率、心电图、尿量,纠正低血容量,提高血氧浓度,防止心律失常,使病人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6例,均为入院前经常规抗心绞痛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阿司匹林,降脂药)治疗1周以上,仍有明显心绞痛症状者,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5 000 U,腹壁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有效,所有患者仅1例发生急性心梗事件,无1例出现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术中应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冠心病患者术中循环系统的影响,并与全麻组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上腹部手术冠心病患者50例,随机分成2组.结果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较单纯全麻组循环系统稳定,发生心肌缺血几率少.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较单纯全麻更能维持循环系统稳定,维持氧供需平稳,减少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5.
静注纳络酮用于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后催醒,用量0.4~0.8mg/次,注药后观察唤醒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催醒有效率达95%。使用纳络酮能加速病人清醒,增加呼吸幅度,缩短病人从麻醉状态恢复清醒及拔出导管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烧伤手术期间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R组)和对照组(F组),每组30例.R组于手术开始前2 min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手术开始后即刻持续静脉注入瑞芬太尼0.1μg/(kg.min-1),F组分别给予等量的芬太尼.分别记录病人入室后麻醉前(T1)、切痂取皮时(T2)、植皮时(T3)、术毕呼之睁眼时(T4)血压、心率.结果瑞芬太尼组在切痂取皮、麻醉维持期间MAP及HR变化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呼之睁眼时间为(9.6±4.7)min,较芬太尼组短.结论静脉泵注瑞芬太尼 异丙酚对烧伤患者影响轻微,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