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小渟 《科技信息》2012,(32):I0103-I0104
作为中国翻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翻译时期之一,五四运动前后酝酿了许多著名翻译家的诞生,不少著名西方文学也同时被翻译成中文引向大众。本文旨在整理规划西方文学引进中国的相同之处与其在当时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欲以管中窥豹之举,呼吁学术界对五四时期翻译文学更多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的DSA2116微机保护器在赞比亚谦比西铜冶炼项目的应用。阐述了该装置的结构特点,主要保护介绍及应用、测控功能通讯功能信息记录等。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板块漂移对南半球气候与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美国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的GISS全球海洋-大气耦合模式, 研究了14 Ma BP在与现代情景不同下的澳大利亚板块位置对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 14 Ma BP澳大利亚板块偏南时, 副热带地区大洋上反气旋加强, 副热带高压加强, 高纬60°~70°S一带气旋性环流加强, 绕极地低气压加深, 造成当时南极涛动变强, 南极涛动指数AOI (Antarctic Oscillation index)波动周期缩短. 同时, 14 Ma BP降水与地表气温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环40°S一带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减少, 而在60°~70°S多数区域降水增加; 南太平洋高纬度地表气温下降, 威德尔海及其北侧海域地表气温升高. 此外, 由于气温和风场的变化, 南极海冰也发生了变化, 罗斯海附近及其西侧靠近南极大陆地区海冰较现在增加, 威德尔海附近海冰较现在偏少.  相似文献   
4.
王跃  翦知湣  赵平  党皓文  肖栋 《科学通报》2013,58(4):379-384
在中等复杂程度地球系统模式(UViC-ESCM)中, 受过去7千年来瞬变太阳活动驱动, 北半球冬季太平洋上层水体热力结构表现出百年尺度变化特征, 西太平洋暖池(WPWP)的三维热力响应被大幅度增强. 太阳活动最大值期, 热带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比Niño3区域大30%左右, 而次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在副热带北太平洋比赤道西太平洋大40%; 太平洋纬向表层海温梯度(西-东)和经向次表层海温梯度(北-南)同时增强, 且在百年尺度周期上线性响应于太阳活动驱动. 表层海温梯度的208 a周期最为显著, 而次表层海温梯度在大于208 a的周期上更为显著. 此外, 表层海温梯度在百年尺度周期上的相位滞后(响应时间)要比次表水海温略小, 表层海温梯度中出现的148和102 a周期并未见于次表层海温梯度. 上述模拟结果初步指示WPWP古海洋记录中的全新世百年尺度波动可能来源于太阳活动变化.  相似文献   
5.
冲绳海槽南部表层沉积中的底栖有孔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冲绳海槽南部33个表层样,共分析鉴定底栖有孔虫93属139种.建立了三个底栖有孔虫组合和两个亚组合:①Cibicidoidespraecincta-Pyngospp.组合;②Cibicidoides-Uvigerina组合:aCibicidoideswuellerstorfi亚组合,bHyalineabalthica-Buliminaaculeata亚组合;③Eggerella-Trochamminaglobigeriniformis组合.陆架坡折区以瓷质壳和螺旋壳类为主;大陆坡区的优势类群为瓶虫类、列式壳类和螺旋壳类;深海槽区主要为胶结质壳类和平旋壳类.水深500In以浅发育暖温和温水型有孔虫属种,可能是黑潮暖流影响结果;500m以深的深海、半深海低温属种占优势.月底栖有孔虫群确定的冲绳海槽南部地区溶跃面深度为1600m左右.  相似文献   
6.
南海晚第四纪上升流区海水上层水体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南海东、西两侧两个柱状样(17928,17954)浮游有孔虫的定量分析,采用浮游有孔虫转换函数,计算得到两区近200ka来表层海水温度和温跃层的变化历史。吕宋岛西北部(17928柱状样),冰期表层海水低温、浅温跃层;南海西部(17954柱状样)却在间冰期时出现表层海水低温、浅温跃层的状况。两区温度、温跃层的这种变化为上升流所致,而上升流的强、弱变化又与东亚季风的演化相联系。根据现代东亚冬、夏季风分别在东、西两侧引起上升流的规律,可推断冰期时冬季风加强,间冰期时夏季风加强。  相似文献   
7.
地下室砼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通过对人为因素的控制基本可以解决,但该方法也有许多缺点,主要是造价高,地下室不能连成整体,影响功能,伸墙缝的防水处理比较麻烦,防水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超长砼结构的无缝设计与施工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且有许多成功的工程实例,取得良好的效益。笔者结合某人防工程地下室砼裂缝的抗裂实践,谈谈如何控制地下室砼裂缝。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对民族药穿心莲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通过原植物、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能够很好的鉴定原植物.  相似文献   
9.
黑潮主流轴近两万年来的位移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翦知湣 《科学通报》1998,43(5):532-536
根据冲绳海槽南部255柱状样的沉积速度,粒度,有孔虫黑潮标志种等的高分辨率记录,追踪近两万年来黑潮主流轴的位移。研究表明,末次盛冰期黑主流轴曾东移出冲绳海槽。至全新世距全的6500a前黑潮才经台湾东部海域再次进入冲绳海槽,使得该柱状样的沉积速度突然增大,粒度明显变粗,有孔虫黑示标志种含量也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0.
末次冰盛期西太平洋深层水团的影响急剧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翦知湣 《科学通报》1995,40(21):1983-1983
现代大洋的深层水主要在大西洋形成,向太平洋输送;而冰期时有可能反过来在太平洋形成,向大西洋输送.但冰期时太平洋真能生成“北太平洋深层水”,还是只能生成“中层水”,这是有待实际材料来回答的争论问题,而南海正是提供这种答案的海区之一.作为边缘海,南海以其广泛的碳酸盐沉积为再造深层水历史提供材料,又以其海槛深度为约2500m的巴士海峡与太平洋水体交换,为追溯西太平洋深部水团的变迁创造条件,从而可以弥补太平洋深水古海洋学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