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及物性分析等研究表明,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惠州、流花和陆丰3个地区珠江组碳酸盐岩储层质量明显不同。惠州地区珠江组碳酸盐岩在成岩过程中发育多期次的胶结作用,强烈的胶结作用严重阻塞孔隙,面孔率大多小于1%,渗透率以小于1 mD为主,储层质量最差;广泛的不同期次的溶解作用使得流花地区以粒间溶孔、铸模孔、超大孔及晶洞孔等次生孔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值在3个地区中最高,孔渗分布显著正偏,显示良好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对于获得某一特定渗透率所需的较低的截止孔隙度值,储层质量最好;陆丰地区成岩早期发育的胶结作用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后期受到一定的溶解作用改造,但溶解作用远不及流花地区发育,孔隙构成以粒间孔、生物骨架孔、粒内孔等原生孔为主,原生孔相对较差的连通性使其孔隙度虽然与流花地区大致相当,但渗透率却要比流花地区低得多,获得相同渗透率所需要的截止孔隙度比流花地区高,储层质量中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社区建设在我国有了较快的发展,然而整体上看,起步较晚,水平较低,并且城乡二元结构之间以及各自内部都出现了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湖北中部诸县优势各异,但普遍缺乏发展的后劲,社区建设也因制度差异性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我们是要从实况中发觉出问题和不足,进而完善这样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周小康  毛伟 《科技信息》2006,(9):127-128
本文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新时期转移的方向和策略,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塔河地区西南缘东河砂岩的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布于塔河地区西南缘东河砂岩的储层物性明显比塔里木盆地其他地区的东河砂岩的储层物性差。通过对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结合电镜扫描、阴极发光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东河砂岩储层的成岩变化作用及其对孔隙形成与演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孔隙形成与演化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成岩作用是埋藏压实、石英的次生加大、碳酸盐的胶结及溶蚀溶解;埋藏压实使原始孔隙减少10%~15%,石英的次生加大则可使孔隙减少2%~5%,多期次的大量碳酸盐胶结物也使储层的物性变差及非均质性变强;溶蚀溶解作用可使储层孔隙增加5%~8%;导致区内东河砂岩储集物性较差的主要因素除了受沉积环境的影响之外,还受邻近碳酸盐岩剥蚀区大量的碳酸盐物质的注入和胶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湘中涟源凹陷杨家山地区下石炭统天然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家山地区是涟源凹陷最有利的含气区块之一.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杨家山地区下石炭统刘家塘组和石磴子组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条件,建立了天然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主要烃源岩为刘家塘组和石磴子组,总体达到较好-好烃源岩级别,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本区刘家塘组和石磴子组储集层类型为孔隙型、裂缝型和孔隙-裂隙型,区域封盖和直接封盖能力较好,但印支期后多期次构造运动对本区气保存条件影响较大;区内至少发生了2 次天然气注入成藏期,其中最重要的气注入成藏期为晚三叠世;存在构造和岩性两大类气藏类型和近源早期成藏、近源二次成藏和近源晚期成藏3 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及铸体薄片,结合该区碳酸盐岩层序划分方案,探讨层序界面控制下的岩性、岩相发育特征,以及孔隙发育特征。结果表明,高位体系域发育生物礁灰岩及生屑滩灰岩储层,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等孔隙类型。在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潟湖相、台坪相致密灰岩,偶夹台缘滩、台内滩等灰岩储层,后期往往受到成岩埋藏作用的改造发育溶蚀孔洞和裂缝。该区碳酸盐岩的主控因素主要是在高位体系域Ⅳ级海退半旋回暴露条件下形成的次生孔隙、受礁滩相带控制的原生孔隙及其他溶蚀作用控制的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7.
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学是以碳酸盐岩沉积模式、沉积相为基础,以地震相、地震属性地层切片、可视化地貌分析等物探技术为手段,结合钻井、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综合开展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分析和地震地貌描述的研究。调研对比中外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关于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学研究的论文较少,主要重视碳酸盐岩沉积相与地震技术方法相结合的研究;外国碳酸盐岩地震沉积学主要集中在地震地貌学、三维可视化和定量研究。整体而言,中外学者都重视地质历史时期的碳酸盐岩沉积同现代碳酸盐岩沉积进行类比分析,提升地下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精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两类不同介质的板条在单向拉伸下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问题.板条内部分别含有一个任意分布的裂纹与椭圆孔,其结构为周期间隔地用筋条连接.采用复变函数及摄动方法,最后以幂级数形式给出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对工程上多种实用的结构给出数值计算图表.这些结果进一步拓广了"应力强度因子手册"的工作,文中还指出了上述手册中某些结果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6年北京市自动观测站的逐时气象要素数据, 排除复杂天气影响, 筛选出微风、晴朗的10月23日全天为研究时段。采用ANUSPLIN空间化插值软件和百分位法定义城市热岛, 探究北京市热岛24小时移动路径与空间分布格局特征, 分析热岛逐小时变化与土地覆被的关系, 得到如下结果。1) 北京市秋季晴天热岛强度存在日变化规律, 其中18:00—23:00时段的热岛强度增长速率最大为0.48oC/h。2) 日内不同时刻热岛分布存在差异, 水平分布形态有以下 3 种范式: 单中心式热岛、多中心式热岛和辐射状热岛。3) 不同时刻热岛分布区内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占比不同, 白天热岛分布区无代表性土地利用类型, 不同时刻热岛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结构差异大; 夜晚热岛分布区土地利用类型以建设用地为主, 不同时刻热岛区 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结构差异小。4) 热岛日内变化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00:00—03:00, 热岛逐时移动面积小, 且移动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占比无明显变化; 03:00—07:00, 热岛向林地占比增多、建设用地占比减小的区域移动; 07:00—09:00, 热岛向林地占比减小、耕地与建设用地占比增大的区域移动; 09:00—15:00, 热岛整体向东移动, 建设用地占比减小、耕地占比增大; 15:00—19:00, 热岛移回建设用地占比增大的区域; 19:00—22:00, 热岛移动区内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占比无明显变化; 22:00—23:00, 热岛向耕地占比增大、建设用地占比减小的区域移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