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环境哲学在我国历经四十余年的发展,以问题意识的哲学思辨与连接时代的现实关怀在前沿学科多元互动、交叉融合中促进了新时代环境哲学学科的专业化、时代化与世界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环境哲学与西方环境哲学呈现出两种哲学范式。文化基础、话语体系与发展取向的差异促使中国环境哲学在学术上不断突破哲学旧范式,其复合开阔的思域和现实多元的视域采用新思路带来了新颖的问题域,展现了环境哲学在汉语世界中的独特价值,在“求同存异”中谋求接地气与观世界的融会贯通。在实现未来环境哲学融合式发展的进程中,中国的环境哲学锻造出实践化、情景化,注重整体性、功能性和问题导向性等新理论层面。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顺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塑造更具引领力、更有现实感、更为多元化的环境哲学之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2.
克拉玛依油田二区克92井区火山岩储层地质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克拉玛依油田二区克92井区块石炭系裂缝性火山岩油藏为例,探讨对于火山岩储层建模的新途径.针对裂缝性火山岩油藏存在孔隙度、渗透率完全不同的2类储集空间,分别应用PeterlTM软件和Fraca软件建立基质模型与裂缝模型.  相似文献   
3.
科技评价是科学技术研发、创新乃至应用的必经过程.科技评价具有效果衡量、趋势预测、前景导向等作用.现今社会,国家越发重视科技兴国,大力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因而有必要在分配支持科技工作资源和资金时进行科技评价.从哲学上阐释,科技评价主要具有"经验的、接近真理的、检验的、全面的、比较的、自然的"等六大原则.文章围绕科技评价的这六大原则展开阐释,探讨科技评价的哲学标准和评判维度,以期为科技评价的现实工作提供思想方法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科技是推进人类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革命性力量,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越来越依赖于通过科技手段利用自然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后疫情时代,科技进一步拓宽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界域,同时,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生态危机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已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人、科技与自然之关系,正确引导科技发展的价值取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准则,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亲自然的科技构建美丽世界,才能共建美好的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文化的视域回顾环境哲学的历史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中的环境哲学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在西方首先出现,它突破西方传统哲学固有思维方式的向度而在边缘处生长,并体现出不同于以往哲学范式的学术气象。检视以环境伦理学为主线的西方环境哲学的发展历程,尽管力争从哲学边缘向哲学中心突破,但其并不久远的历程仍然表现出五次引起强烈反响的高潮,它也可以被理解为西方环境哲学产生与发展的五个阶段。中国境遇中的环境哲学,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产生与成熟,在外生内发的特性中体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一个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理论范式中,环境哲学的伦理进路是其重要的一块,但却不是所有的部分。自然价值思辨、生态公民理论、环境美学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绿色政治哲学,都是中国环境哲学的思考领域。面对实践,从生态和谐社会、生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路径研究环境哲学的现实维度也是中国语境的必然要求。虽然西方环境哲学的开创走在中国环境哲学界的前面,但中国的环境哲学却厚积薄发地蕴蓄着成长的能量。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环境哲学从无到有,从诞生到发展,走过了不同凡响的近40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