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商汇票的防伪手段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票面的技术防伪,主要表现在印制、水印技术、专人书写、印章(微雕)以及汉字密押(暗号)等方面;二是流通过程中的防伪,主要表现在书信说明("面生讨保"戳记和生理特征)、见票"三五日兑付"规定、汇票挂失以及票纸数量和兑付后"汇票即焚"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用文献考证和实验分析两种方法研究我国古代黄铜铸钱历程所得结果的比较,找到了一种鉴别我国古代矿炼黄铜(cementationbrass)和单质锌黄铜(metallicZincbrass)的实验室方法,为研究古代炼锌史找到了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同时就有关问题与M.R.Cowell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3.
4.
西藏地方政府发行了许多铜币,大小不定,面值不一,但发行时间最长,流通量最大的是雪冈钱币.通过对雪冈钱币币文、币面纹饰等观察,可以知晓藏族文化的美学意境;对雪冈钱币进行测量,可以了解当时雪冈钱币的制造规格;对部分雪冈钱币取样,进行金相观察及能谱检测,可以得知钱币的主要成分和加工工艺等信息.再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当时雪冈钱币的制造工艺,以及当时藏族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中国古代钱币和钱币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并着重阐述了用科学方法和科技手段研究古代钱币的历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六朝双面钱范叠铸工艺是我国传统铸钱工艺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继承了西汉、新莽、东汉以来的钱币叠铸工艺,又不断的进行改革、发展和创新,别具一格、自成系统.六朝铸钱工艺发展脉络非常清晰,它肇始于孙吴、发展于刘宋而鼎盛于萧梁;六朝铸钱工艺也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只发现于六朝疆域内.在实物、文献调研和铸钱工艺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详细探讨六朝铸钱工艺的发展历程并揭示六朝铸钱各遗址间工艺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游戏引擎中最重要的功能模块--碰撞检测模块,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和尝试性的开发;对碰撞检测涉及到的几何计算及相关的计算机图形学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计算机游戏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碰撞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详细说明了涉及到的重要数据结构.我们实现了基于包围盒算法的碰撞检测引擎的设计,同时设计好了该引擎的接口.最后我们在这个引擎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示例程序.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现代实验手段分析了北京地区出土的27枚磬折“匽”刀和4枚尖首刀。通过对检测结果和有关文献的研究,指出:先秦燕国磬折“匽”刀基本上是以铅为主的铅铜(Pb-Cu)二元合金,并对磬折刀中的少量锡和战国时期燕国大量用铅铸币的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晋商汇票的防伪手段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票面的技术防伪,主要表现在印制、水印技术、专人书写、印章(微雕)以及汉字密押(暗号)等方面;二是流通过程中的防伪,主要表现在书信说明(面生讨保戳记和生理特征)、见票三五日兑付规定、汇票挂失以及票纸数量和兑付后汇票即焚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中国古代钱币和钱币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并着重阐述了用科学方法和科技手段研究古代钱币的历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