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含有两性霉素B通道的脂质体与平板双分子层脂膜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的许多过程是通过生物膜间的融合而实现的,例如神经介质的传递和激素的释放过程,膜中内在蛋白质的进入膜结构,精子和卵子的受精过程等.但到目前为止,虽了解到许多生理功能与生物膜的融合作用有关,然而融合作用的机制仍不清楚.由于生物膜基本结构的基质是双分子层的脂膜,所以研究人工双分子层脂膜的融合作用,或许可为真实的生物膜融合机制提供依据.我们在报导两性霉素B在平板双分子层脂  相似文献   
2.
两性霉素(Amphotericin)如同其他多烯类抗生素一样易同固醇类发生作用,形成两性霉素—固醇相间的环状结构.所以凡是含有麦角固醇及胆固醇的细胞膜,两性霉素都可与之发生作用,在膜上形成两性霉素—固醇相间的通道而使膜的透性增高.实验证明,两性霉素(其他多烯类抗生素亦如此)与麦角固醇的作用比胆固醇要强得多,故对膜中含有麦角固醇而不含胆固醇的霉菌更为敏感,这也就是两性霉素等能治疗霉菌感染的原因.研究表明,利用含有固醇的双分子层脂膜作为细胞膜的模型来研究两性霉素等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文[8]证实了两性霉素—胆固醇在膜上形成了半径约为4A的通道,从而使离子、水及小分子非电解质容易通过.在此基础上,文[9]提出了通道结构的分子模型.本文主要研究含有胆固醇的双分子层脂膜在嵌入两性霉素后的电学性质,从而探讨其通道性质.  相似文献   
3.
用胰蛋白酶处理视网膜,当浓度在0.1%时,ERP的振幅提高了67%.当酶浓度增至0.25%或更高时,ERP的振幅反而下降.本文对产生上述结果的机制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实验证明,跨膜的扩散、渗透与温度有关,而膜的扩散、渗透性质的改变必然能改变膜的电阻性质.但是人工双分子层脂膜的电阻值究竟与温度有什么关系却至今未见专门报导.一般认为同一平板双分子层脂膜(BLM)的电阻值是稳定的,但BLM的寿命不够长,研究工作往往要综合应用同样成分但分次铺成的BLM的实验数据.然而这样分次铺成的BLM,用通常采用的测量方法测得的电阻值,往往相差一或两个数量级.因此,在研究BLM电阻性质时,凡是变化在一或两个数量级以下的结果就被淹没了,温度对BLM电阻的影响可能正好在此范围内.我们实验室建立的测量BLM电性质的方法,可使BLM保持稳定达2~3小时之久,少数实验连续记录5小时以上,这就为需要较长的实验观察时间但电阻值变化小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条件.本文着重研究温度对BLM电阻的影响,同时探讨与BLM电阻有关联的BLM电容量及厚度与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刺激或损毁下丘脑的中部及视上核等某些核团能影响痛觉的改变。但是,关于下丘脑的前部,特别是前脑发展来的视前区以及下丘脑后部的乳头复合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尚没有一致的看法。为此,我们在清醒的家兔上,通过亚急性埋藏电极方法,分别刺激下丘脑的视前区和乳头体,并在电针诱导下,同时刺激上述部位,观察对痛阈的影响,从而探讨视前区和乳头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