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2000年10月—2001年10月,采用定点观测的方法,对210国道保护区段每日04:00—22:00时的流动车辆进行了观测,总计流动车辆65 755辆,按观测日数计算,日均车流量782.8辆,平均1.37辆/2 min.每日15:00时的车流量最大,06:00时的车流量最少;主要集中在09:00—22: 00时,而以14:00—18:00时最为集中;每日的车流量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04:00—07:00时、07:00—13:00时、13:00—19:00时和19:00—22:00时,其中13:00—19:00时最大,19:00—22:00时次之,04:00—07:00时最小.  相似文献   
2.
210国道道路、地形、植被等是羚牛东西扩散的限制因素,流动车辆、采集、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沿210国道发生的人为活动是羚牛扩散的威胁因素.在诸多威胁因素中,流动车辆对羚牛扩散的影响是第一位的,每日13:00—19:00时的影响为最大,19:00—22:00时的次之,04:00—07:00时最小,羚牛的扩散成功率仅为8.53%.采集活动的干扰次之,其次是旅游活动和商业性服务活动的干扰.进行边界调整、促进国道两侧植被恢复、建立210国道生态桥、严格车辆、商户和旅游管理,是消除影响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0年10月~2001年10月,采用样带法,并结合访问调查,对210国道牛背梁保护区段公路两侧羚牛扩散情况进行了监测.在监测样带内总计发现羚牛82头次,主要集中在西平沟一秦岭梁—干沟一带,以西平沟—秦岭梁段活动最为频繁;有64.64%的羚牛活动在相距公路10~100 m处;在国道两侧的活动时间以下午和傍晚为主,主要集中在17:00~19:00时.仅有7头次羚牛(占总数的8.53%)穿越公路完成了扩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环境发生了显著改变,单一的经济格局变得复杂多样,人为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干扰经过一段低潮期,在强度和干扰类型上又出现了增长态势,生态系统压力增大,与之相应,现行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突显不足。面对变化的社区经济环境,需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采取可行的应对措施,提高资源保护工作成效,有效维护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