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东大别超高压变质带构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别山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主要经过南北板块碰撞、碰撞后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和燕山早期穹隆构造形成3个构造阶段,其主体构造格架由碰撞后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过程中的伸展作用和燕山早期穹隆构造所形成.文中根据不同岩石单元在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和穹隆构造形成中的构造表现,以主期构造特征及其后构造演化的一致性为原则,将东大别造山带的变质岩系分为南大别岩片构造带、中大别穹隆构造带和北大别隆滑-逆冲构造带3个构造单元,系统论述了各构造单元构造变形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从造山带整体构造演化的角度厘定出3个阶段的5期变形,探讨了它们在大别山构造演化和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中的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东段超高压变质岩带蓝晶石石英岩中的白片岩组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江来利  徐树桐  吴维平  刘贻灿  苏文 《科学通报》1998,43(14):1540-1544
大别山东段超高压变质岩带吸蓝晶石石英岩呈脉状出露在榴辉岩中,主要由石英,蓝晶石,滑石,绿帘石组成,含有白片岩的特征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北部碰撞后伸展-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来利  吴维平  储东如  刘贻灿  张勇 《科学通报》2003,48(14):1557-1563
逆冲推覆构造和伸展构造同时出现在大别山北部. 根据大别山北部的系统构造研究, 确定沿磨子潭-晓天断裂的伸展构造和以金寨-舒城断裂为前缘的逆冲推覆构造具有相同的剪切方向, 并表现出南部深层次的韧性伸展滑脱向北部浅层次的韧-脆性及脆性逆冲推覆的过渡和转变关系. 提出大别山北部的伸展和逆冲推覆构造由碰撞后扬子陆块陆壳继续俯冲、大别山核部隆升过程中的伸展作用所产生, 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过程中伸展构造的一部分. 沿磨子潭-晓天断裂向北西伸展滑脱的浅变质岩在向北西扩展过程中, 因前缘受阻由向北西伸展转变为向北西逆冲, 形成逆冲推覆构造. 其形成时间在200~170 Ma, 可能延续到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4.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发现及其岩相学特征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0  
大别山北部造山带变质地区发现新鲜的榴辉岩头是最新发现,这些榴辉岩产于面理化的橄榄岩中,外围是条带状的片麻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绿辉石、石榴子石、透辉石、斜方辉石、金红石、尖晶石、橄榄石、刚玉、石英、角闪石、斜长石及不透明矿物;根据岩相学的研究,早期的矿物组合为绿辉石,石榴子石,金红石,大别山北部地区榴辉岩的发现,表明大别山北部变质岩带曾经深俯部并且受到过超高压变质作用,这无论是对了解大别山北部超镁铁岩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造山带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存在问题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1990年以来在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研究中取得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包括:在大别山北部超镁铁岩带内发现榴辉岩,根据榴辉岩的发现以及同位素定年,解释了超镁铁岩带的构造背景;强调了岩石构造单位的正确划分对研究大别山地质的重要意义.对现行的岩石构造单位划分的分歧意见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几何结构的不同认识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衍生化反应,建立了用荧光光度法测定安非接酮的新方法,并对影响荧光强度的衍生体系、反应条件,产物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丙二酸和乙酸酐混合试剂与安非接酮在80℃水溶下加热15min,所得产物的最大激发峰波长λex=405.4nm,发射峰波长λcm=451.5nm,在上述波长下测得荧光强度与安非拉酮浓度在5.1×10^-8 ̄1.5×10^-6mol·L^-1范围内成线关系。检出限为13×1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