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综合类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试论碰撞运动——一种假说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1982年第2期刊载了张文佑教授《裂谷构造与成矿作用》一文,该文侧重论述了大陆经拉张而解体以及与成矿作用问题;本文则对不同地壳性质块体间的碰撞阳挤压造山问题进行了高度概括的阐述。这两篇论文叩问的都是国际上八十年代岩石圈研究计划的中心议题,即陆壳与洋壳的互相转化这一重大课题,是张文佑先生晚年的代表性学术论著。  相似文献   
2.
攀枝花-西昌古裂谷晚古生代的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6个阶段重塑了晚古生代攀枝花-西昌古裂谷的演化,认为它属地台区不成熟的小规模裂谷,是大陆边缘地区发生张裂及深部物质上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天宝山组火山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宝山组火山岩见于川西地区。对其地层问题笔者已有文章讨论,本文旨在从岩石化学特征角度探讨它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使对这一论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在某些问题上将天宝山组与其上覆的苏雄组开建桥组的火山岩进行对比研究。一、岛弧,还是山弧? 川西地区曾被认为是较早用板块构造成功地解释区域地质现象的实例之一,天宝山组火山岩一直被认为是岛弧安山岩。但是,天宝山组是一套  相似文献   
4.
黎溪群的建立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于1982年提出:在四川的会理群和云南的大红山群地槽沉积之下发育一套古陆壳沉积物,它们分别以原会理群河口组下变质沉积岩段和老厂河组为代表;该套地层在川南以会理县黎溪区内出露最好,应另建黎溪群以反映它与会理群分属不同的构造层。本文拟以黎溪以西3公里的莲花石—红铜山一周家坟剖面(剖面Ⅰ)为主要剖面,辅以麻线田—力马大山(剖面Ⅱ)和大云山南坡(剖面Ⅲ)两条补充剖面(图1),作为建立黎溪群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川滇交界区晚太古代绿岩带盆地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首次发现玄武质科马提岩夹层,以Ⅱa型为主,少量样品属Ⅲ型。英安岩的稀土配分特征与绿岩带中的F1型一致,少量为F2型。该套变质火山岩可能是绿岩带的残块,与康定片麻岩一起构成晚太古代花岗-绿岩地体,东北延可达川北、秦巴、鄂西等地。  相似文献   
7.
滇东南发现蛇绿岩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锺大赉  吴根耀  季建清  张旗  丁林 《科学通报》1998,43(13):1365-1370
滇东南麻栗坡八布蛇绿岩由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和玄武岩3个单元组成。地质填图、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辉长岩类似特罗多斯蛇绿岩中的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均属正常洋中脊玄武岩,与滇西双沟蛇绿岩性质接近。该蛇绿岩呈推覆岩片,由南向北逆冲在晚古生代-三叠纪深水大陆边缘沉积之上。推测它是古特提斯洋壳的遗迹。暗示特提斯分支伸向华南地域,应重新审视华南大地构造属性及其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8.
川西滇东地区前晋宁的两次构造运动及其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于1982年提出了四川会理的河口组和云南新平的大红山群内的不整合面、川西—东川地区双水井组(大营盘组)与青龙山组间的不整合面的实际材料,并分别将之称为川滇运动(距今19.3亿年左右)和西昌运动(距今14亿年左右)。本文拟对这两次构造运动的有关特征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吴根耀 《科学通报》1985,30(21):1647-1647
古裂谷与现代裂谷的对比研究的基础是张文佑倡导的构造分析的“将今论古、以古鉴今”的历史比较法,笔者曾简述过这一方法的主要内容,现以攀(枝花)西(昌)古裂谷山西地堑系的对比研究为例作进一步说明。已发现两者之间有下列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裂谷构造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单回顾了有关断裂的主要概念,如锯齿状断裂的形成、全球性断裂网格、断裂与断块的深度分类、三种断裂体系和五种断裂活动方式、褶皱对断裂的控制等。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论述裂谷的特点。如全球性裂谷系的方向、裂谷在平面上的锯齿状或雁行状展布、裂堑在陆壳向洋壳转化中的意义、裂谷的发育方式等,着重阐明了断块构造学说对裂谷分类和裂谷形成机制等问题的看法。第三部分探讨裂谷中的矿产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发育特点、裂堑和裂谷中的主要内生金属矿产,裂谷沉积剖面的二元结构及裂谷中的沉积矿产。最后一部分简单介绍了攀西裂谷的现有认识,包括该裂谷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在南北向裂谷系中的位置,裂谷中的火山岩,侵入岩和沉积岩的特征及与奥斯陆裂谷岩浆事件的对比,裂谷区的地壳厚度变化等,在此基础上综合提出了裂谷的两阶段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