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中国地表水环境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环境痕量物质分析检测技术的提高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新兴环境微量有机污染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尽管PPCPs在地表水环境中浓度仅为纳克每升至微克每升量级,但仍对水生生物等具有生态风险.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地表水环境中PPCPs的研究起步较晚,报道有限,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对中国地表水环境中PPCPs现有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分别从存在特征、地理分布、主要来源和迁移转化四方面对现有研究进展加以总结,讨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溶胞法污泥减量化处理中,细胞微生物中的碳、氮、磷等物质会溶解释放到上清液中,对上清液中的磷进行有效回收,既可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又有利于污泥资源化和缓解磷资源的匮乏。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MAP法)对城市污水剩余污泥超声波处理上清液进行了磷回收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pH 9.70、时间10 min、镁磷摩尔比n(Mg2+)/n(PO34--P)=1.5。在此条件下,上清液中总磷(TP)、正磷酸盐(PO34--P)的回收率可分别达到83.2%、96.3%,同时在此过程中有机物及氮也有一定程度的去除。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三氯乙烷(1,1,1-Trichloroethane)污染场地,采用地下水污染调查和地下水污染迁移转化模型,描述了污染场地自然衰减的潜在能力。通过对污染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和测定,发现氯代烃污染物主要存在于地下2~6m的地层中,被污染的区域面积约1 000m2,并且场地含水层中发生了自然衰减过程。地下水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流场较为稳定且水力梯度较小,联合吸附作用共同导致了污染物的缓慢迁移扩散。考虑到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利用等温吸附实验和自然衰减模拟实验,计算和优选了三氯乙烷在含水层土壤中分配系数为0.06m3/kg和准一级降解动力学参数为0.005d-1。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预测污染区域的高质量浓度三氯乙烷的衰减,且5年后三氯乙烷的最高质量浓度低于300μg/L的荷兰标准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