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低碳化和智慧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两大趋势,探索和推进城市发展更低碳、更智慧、更清洁、更便捷是时代命题。城市政府、社区管理者以及城市居民应在全面评估区域碳排放总量、结构、特征及趋势的基础之上,在推进城市低碳发展的同时,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着力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现低碳城市和智慧城市交互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2月10日,由浙江大学环境与能源政策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低碳经济与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产业的专家和学者围绕"中国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低碳经济与绿色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与能源转型策略"、"低碳经济与产业优化升级"等专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学术讨论。此次研讨会开幕式由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大学环境与能源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苏建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3.
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城市群产业发展各具特色,不同城市之间的碳排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研究选取闽浙皖36个城市2005年和2012年的碳排放和产业结构等截面数据,以碳排放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为指标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将不同组别城市类型的碳排放强度分别与第一、二和三产业结构进行关联分析,进而揭示了碳排放和产业关联性的时空分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安徽与福建两省城市在不同的经济发展和碳排放水平上呈现出区域集聚的特点,而浙江省的城市在分类上则较为分散;不同于大空间尺度(第三产业对碳排放的抑制效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少),在SHE-SHE组和SLE-SLE组城市尺度上第三产业对碳排放的抑制效应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大;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的碳强度主要受第一产业而非第三产业影响。最后,就如何挖掘碳减排潜力、制定差异化的城市产业低碳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