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研究了分别发生在2003年10月28日和2003年11月18日的两次相似的强烈日冕物质抛射(CME)事件.通过比较这两次CME事件以及它们的行星际响应,分析了其伴随的两种主要空间天气效应: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和地磁暴.这两次CME事件均伴随有一个强耀斑和一次暗条爆发,并且之前都有一个较弱的CME从同一源区产生.第一个CME事件引起了一次极大的太阳高能粒子事件,而第二个则没有引起明显的太阳高能粒子事件.这两次CME事件均引起了大的地磁暴,且第二个CME所引起的地磁暴比第一个CME所引起的地磁暴更强.通过比较分析这两次CME事件,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现象和对应的行星际磁云(MC),讨论了这两次CME引起不同空间天气效应的原因:形成不同强度的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在于CME爆发过程中的能量释放率在这两次事件中显著不同,而地磁暴强度的差异则是由行星际MC轴的方向以及MC经过地球时的相对位置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由行星际闪烁谱反演太阳风电子密度起伏谱有Abel反变换方法和模式拟合方法.两种方法都采用了射电源视线上物理量均匀分布模式,Abel反变换方法的反演结果依赖于太阳风速度的选取.计算表明,射电源视线上太阳风参数的非均匀分布并不影响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3.
行星际闪烁和电离层闪烁的强度功率谱覆盖的主要频段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区分.本文给出了行星际闪烁观测中电磁波频率与对应的弱散射最小日心距之间的定量关系式,以及闪烁指数随射电源日张角变化的曲线方程,并与观测事实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由于非点源效应,行星际闪烁很强时,也会出现m21的情况,因此仅用m21作为弱散射的判据有时并不是很准确的.本文考查了行星际闪烁中闪烁指数随观测频率变化的规律,频率指数在弱散射时为1,而在很强散射时则为负值.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判断散射的性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