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明确青海地区香茶藨子的种子成分,本研究以香茶藨子种子为研究材料,对其主要内含物质、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将香茶藨子种子与6种东北地区茶藨子种子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作对比分析,同时将其与4种青海当地野生茶藨子、产油林果及产油农作物的脂肪酸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香茶藨子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为10.90 g/100 g。(2)香茶藨子种子含有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9.51 g/100 g,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78、1.07、0.92 g/100 g,但香茶藨子种子的多种氨基酸含量低于6种东北地区茶藨子种子的氨基酸含量。(3)香茶藨子种子含有13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较高,分别为40.50%、28%;对比不同品种茶藨子、产油林果及产油农作物种子中脂肪酸成分及含量发现,香茶藨子种子中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为28%。本研究结果可为青海地区香茶藨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保护我国特有种花叶海棠[Malus transitoria (Batalin)C. K. Schneider],并选择合适的人工栽培区域,本研究基于86个花叶海棠精确分布点和13个气候因子,利用MaxEnt建立最大熵模型,计算花叶海棠在过去3个气候时期、当前气候条件下及未来气候条件下潜在的分布区,预测气候变化条件下花叶海棠潜在的分布变化趋势及可能的质心迁移路线。根据模型分析发现,影响花叶海棠在我国分布的最主要气候因子为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其次为最冷月最低温度和最干季度平均温度,3个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13.05%、12.08%和11.36%。当前气候下花叶海棠适生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6.82%,高适生区以甘肃南部与宁夏南部为中心,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陕西北部、四川北部和西藏东南部地区。随着气候变化,花叶海棠分布区域也在不断迁移,其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会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适生区也在不断北移,未来气候条件下分布质心可能会迁移至内蒙古南部。该结果为其种质资源发掘和保护、人工驯化和栽培方面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核桃幼林林下间种不同牧草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牧草生物产量的影响,在核桃幼林行间种植串叶松香草、黑麦草、毛苕子3种牧草,以清耕地块作为对照,通过比较对照与3种处理的土壤容重、水分含量及温度的差异,对不同处理核桃幼林成林前期林下间种牧草的生物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间种毛苕子的地块土壤容重降低了0.102 g/cm~3,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0.306%、3.848%,土壤含水量、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分别增加了3.248%、3.849%、2.121%,在改良土壤物理性质方面比间种串叶松香草和黑麦草效果好。林下间种牧草对缓和土壤温度变化效果明显,间种串叶松香草、黑麦草、毛苕子在一天的最高温时段分别能降低土壤温度10.8、10.3、10.8℃,间种毛苕子的地温变化幅度比间种另外两种更为平缓,效果最佳。林下间种牧草的生物产量以串叶松香草最高,为52 300 kg/hm~2,其次是毛苕子,为38 166.67 kg/hm~2。因此,林下间种毛苕子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最佳,间种串叶松香草的生物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