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民党议席的减少和民主党议席的增加并不影响日本继续走其“总保守化”的路线。所谓“两党制”之形成,并不意味着日本选民今后将有两条不同道路的选择机会,而是意味着选民必须在殊途同归的两大政党当中作一抉择。  相似文献   
2.
在“有事”三法案通过后,小泉首相之所以连宪法最后的遮羞布也索性扔掉,兴奋地声称自卫队实际上就是(宪法禁止的)军队,看来并非只是狂人狂语,而是蕴藏着更深一层的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3.
域对于“首相剧”演出已快闭幕、身上筹码几乎用尽的小泉来说,任何可能捞回哪怕是些微政治资本的“作秀”,都称得上是“胜利”。  相似文献   
4.
2012年11月10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25次活动在北大勺园举行。中心学术主任卓南生教授围绕"购买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中日舆情的走向和导致其变化的深层原因,和与会者分享了他细致的观察。"购岛"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几个关键时间点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日方在"购岛"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几个关键时间点。  相似文献   
5.
紧随着去年9月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访朝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承认“绑架事件”,以及随后五名生还者获准返回日本探亲以来,日本媒体就从未停止过炒作这条新闻。各家大报,似乎每天都在出版专辑;至于电视,则从清早到夜晚都在反复播放五名归国者的一举一动及相关新闻,并加以“解说”。难怪有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网络新闻论坛上称之为“宛如在搞一场政治运动”。诉诸狭隘民族主义对于朝鲜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绑架日本人的行为,日本当局与媒体表示愤怒,提出抗议、谴责,或进一步同朝鲜进行外交交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能获得国际舆论…  相似文献   
6.
今日中日摩擦之加剧,固然有两国对“领土”与“台湾”问题争执的原因.但更与日本力图修宪和否定侵略战争的史观和冀图向海外派兵的总体战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卓南生  徐明 《世界知识》2013,(17):30-32
日本自民党在7月参议院选举中获得大胜之后,我注意到日本国内外有不少媒体持有这样的观点:安倍晋三很厉害,是一个强势首相。他领导的自民党先是在去年年底的众议院选举中获胜,夺回政权,现在又在参议院选举中获得大胜。那么,安倍真是如这些媒体所说的"救世主"吗?只要稍微留意一下最近几年日本的舆情走向,任何没有患健忘症的人都不会忘记2007年安倍下台时那幕狼狈的情景。当时日本媒体用的最多的词是"弃甲而逃"、"不负责任"和"无能"。  相似文献   
8.
卓南生 《世界知识》2010,(15):28-30
对于日本的政局及派阀游戏,我们有必要透过现象认清其本质。当日本媒体配合政局制造"人心一新"的假象时,外国媒体(包括中国媒体)可以站得高一些,远一些,客观报道,实事求是地、冷静地寻求更加接近事实的分析,而不被日本传媒铺天盖地的造势所诱导。  相似文献   
9.
究竟谁需要新思维——写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25周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5周年,照理说中日关系应该进入一个比较成熟的时期,但从现实来看,情况并非如此。最明显的例子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的强烈反对,于年初第三次参拜了靖国神社,对中日关系起到了很坏的影响。在50年代,或者是在我留学日本的60年代与70年代,尽管当时日本政府执行反共反华的外交政策,但可以感受到日本人民是爱好和平的。当然也是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有的确实是坚决反战,但也有不少人是因为日本打了败仗,在战争中吃了苦头,所以害怕战争,日本保守人士将其定义为“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