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就我国20世纪前半叶有关语言起源之研究言,汤炳正先生的成果是最值得珍视的。迄今,这仍为本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创获之一。首先,其在《语言起源之商榷》一文中提出了"容态语"与"声感语"等极具深度之说;其次,其《原"名"》一文将语言起源中影响最大之"手势说"往前推进了一大步。然遗憾的是,这一异常珍贵之研究成果,由于种种原因,尚远未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问题是,就解"语言之起源"这一世界性的难题言,汤先生的研究有着其难以替代的独特之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文选》分类的确有可议之处,尤其是其小类。然这往往是“天然地”存在的,故只要对一大批文章进行较细的分类,就难以完全避免他人之“议”。姚鼐、章学诚诸家的批评主要是因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实际操作与理论要求间的差异及其“不思当时事实”所致。姚说似是而非,《古文辞类纂》亦多类似《文选》之“失”:章说太半责非其所当责,少半或有理而萧统“持之有故”。《文选》在文体分类方面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尽管其更多的只是继承而非新的建树。  相似文献   
3.
李善所说之《集》多非作者本人手编,故从文献可信度的层面上说,《文选》未必不及之。以《集》一诗一题而《文选》合之,且两者题异,便断《文选》“误”,及以《文选》一诗而《集》为若干首,便说前者“盖误”等等,均未为得。以古还古,将《文选》放在古代文化背景上考察,而非仅就《文选》以观《文选》,时至今日,实在难以找到能证明《文选》成书仓促之坚实材料,哪怕就是一条。  相似文献   
4.
象《文选》一类“采挺孔翠”的总集,往往在编撰的第一时间,便可确定其相当部分的篇目;而就编纂实质性层面言,当其篇日选好并加以分类及对若干作品作些技术上的处理后,便告完成。明此,将《文选》与《类苑》《艺文类聚》《文心雕龙》《翰林》《古文辞类甚》等比观,可以推定:昭明太子凭一己之力,完全可以编撰《文选》;且就一般情形言,有二到三年的时间便够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编撰是书的难度与其工作量,均被人们想当然地“放大”了。  相似文献   
5.
汪绍楹先生所校《艺文类聚》,为是书有刻本以来最完善之本子。然整理如此一部大书,偶有小疵,实在情理之中。另外,学界向来对引文状况缺乏深入而系统之研究,故古籍引文中之某些本为“原始”之失,便轻易地被研究者在“理”之层面上断为流传过程中所造成的。这一点,即汪先生似亦未之能免:其校语之“此脱”“此有脱文”云云,盖有欧阳询们省略时之疏忽所致者,而非尽为后世流传之“脱”。  相似文献   
6.
一在我们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必须继续努力向苏联学习。我们需要向苏联学习的东西是多方面的。而学习苏联人民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则是其中极重要的一项课题。十月革命四十年来的丰富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对于各国无产阶级争取胜利和巩固胜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苏联和社会主义各国的发展历史都向我们指出:在帝国主义时代,任何国家的真正的人民革命,如果没有国际革命力量在各种不同方式上的援助,要取得自己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胜利了,要巩固,也是不可能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必须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承认各民族平等,拥护世界和平,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努力取得各国劳动人民的援助,并且努力援助各国劳  相似文献   
7.
《流别集》“为世所重”的主要是其所附之“论”而非“集”本身;《隋书》“辞赋转繁”乃举“辞赋”以概其凡,而“继轨”“取则”者与《流别集》之间,其体例亦非丝丝入扣。这与《南齐书·文学列传·论》所云与该列传所载有异略同,故以之说《流别集》有所失照。就今存佚文考察,《流别论》分为论“体”与解说作品两个部分。《文章志》乃独立于《流别集》之外的传录体书目。故考察《流别集》对《文选》的影响,不当涉及《文章志》。  相似文献   
8.
《文选》之置“述”体与“剪截”史书之某篇相对独立的部分为文等,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其显然是受了《文章流别集》的影响。当然,两书间存在着集“清英”与辨“流别”、时域大小、崇“古”和重“今”、价值取向、对“变”之看法、集部封域之清晰与模糊等多方面的不同以致大异,然这往往亦是后者因之前者所致。比观彦和与仲伟所不满意者而未尝没有不大启之者及从异的角度考察《汉书》之于《史记》、《后汉书》之于《汉书》和《史记》所得等,思过半矣。  相似文献   
9.
《文选》之置“述“体与“剪截“史书之某篇相对独立的部分为文等,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其显然是受了《文章流别集》的影响。当然,两书间存在着集“清英“与辨“流别“、时域大小、崇“古“和重“今“、价值取向、对“变“之看法、集部封域之清晰与模糊等多方面的不同以致大异,然这往往亦是后者因之前者所致。比观彦和与仲伟所不满意者而未尝没有不大启之者及从异的角度考察《汉书》之于《史记》、《后汉书》之于《汉书》和《史记》所得等,思过半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