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王唯  刘远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2):9155-9162
为了研究材料宏观力学特性与细观参数的关系并进行细观参数标定,将平行黏结模型作为颗粒的接触模型,对颗粒流程序中的细观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结合室内试验确定类岩石材料的细观参数。结果表明:类岩石材料宏观弹性模量主要由颗粒模量、平行黏结模量以及半径乘子影响;法向黏结强度与切向黏结强度共同影响抗压强度,且不同黏结强度比对裂纹的分布有影响;泊松比主要由颗粒刚度控制,且颗粒刚度越大,剪切裂纹占比越大。物理试验与数值模拟的峰值应力接近,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吻合,裂纹扩展形态一致,表明细观参数结果可靠,为其他岩石材料颗粒流模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岩溶地区,列车振动荷载已成为引起铁路周边地表岩溶塌陷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研究新建地铁隧道在岩溶地层中开挖时,列车荷载对隧道、地表及地层的动位移和动应力响应,以贵阳地铁3号线下穿川黔铁路为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建模计算了在最不利围岩和列车动载条件下,隧道拱顶无溶洞、有溶洞和溶洞注浆3种工况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溶洞存在及对其注浆加固对地表位移动力响应的影响范围大致为3.3倍洞径以内,有溶洞时地表最大瞬时沉降发生在路基中线与隧道中线交叉处,为2.74 mm,而对其注浆加固后此处的沉降为2.16 mm,减小了21.2%;对溶洞进行注浆加固后隧道支护结构产生了相对更大动力响应,最大瞬时位移和主应力均发生在隧道拱顶,分别为-1.41 mm和-0.36 MPa;地层竖向应力从地表到隧道拱顶衰减最明显的是有溶洞的情况,从-0.076 6 MPa衰减到-0.008 4 MPa,衰减率为89.03%。可见,对铁路与隧道之间的地层溶洞注浆加固后,在保证新建隧道安全的情况下,明显改善降低了列车动载引起的地表瞬时沉降。  相似文献   
3.
1932年中华医学会与博医会合并是中国近代医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外国势力主导中国西医界的结束以及中国人全面掌控西医的开始。本文认为,中华医学会与博医会的渊源或近亲关系,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两会在公共卫生、医学名词审查等方面的多年合作,为最终的合并奠定了良好基础。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的建立,为两会的合并提供了历史契机与动力。两会的合并是中外医生促进中国医学事业发展的接力,是名符其实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它有力地促进了中华医学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其专业学术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4.
1886年,在华欧美医学传教士创建的“博医会”将正规医学院校毕业和从事医学传教工作作为正式会员的两个条件,阻碍了会员构成的本土化.在梳理该会制度、人员构成以揭示博医会的局限性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中华医学会创建路径及崛起原因,探讨近代西医社团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技术市场在政策、经济及体制改革等诸条件影响吓,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运行机制不完善、市场观念有等建立等问题。文章着重分析了建立健全农村技术市场体系的5项对策。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代西医在中国的传播,长期为欧美医学传教士主导。1915年中华医学会的创立,是中国人自主传播、发展西医的标志。本文旨在分析、探讨中华医学会产生的社会时空背景条件,作者认为,中国社会对西医的接纳与认同、本土西医人才群体的崛起、西医权威人物的出现以及中国博医会的中介与示范作用,共同促成了中华医学会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科学史上,爱因斯坦的名字是同相对论联系在一起的。但爱因斯坦对现代科学的贡献绝非仅仅限于相对论,他早期的研究工作涉及热力学和分子运动论领域;在量子论发展初期,他起主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认为,爱因斯坦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论等领域的研究中,应用和发展了物理学的统计方法,并形成了他独特的统计观。这种统计观是导致他同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论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随着山区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区间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工程越来越多。由于山区城市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周边复杂环境,区间隧道布置受到限制,左右线隧道水平距离较近。与单线隧道施工比较,双线隧道施工引起既有铁路路基沉降更为复杂。左右线隧道的水平距离对下穿既有铁路引起铁路路基沉降影响规律尚不清楚,还需进一步研究。依托山地城市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区间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工程,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铁路路基沉降特点,研究不同水平间距双线隧道下穿施工引起既有铁路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研究发现随着双线隧道水平间距减小,沉降槽范围增大,铁路路基最大沉降值逐渐增大。随着双线隧道水平间距增加,铁路路基沉降最大值位置由隧道中心线对应路基向左线隧道、右线隧道中心线相对应的路基位置转移,路基横向沉降曲线呈V型-U型-W型变化。当隧道水平间距小于15 m时,路基横向沉降曲线呈V型,应加强支护措施,减小后行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路基沉降产生的叠加效应,将铁路路基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  相似文献   
9.
基于修正的Lajtai岩桥破坏理论,研究连通率、形貌节理起伏角、法向压力等因素对非贯通节理岩体抗剪强度的影响,利用人工混凝土模拟类岩石材料,并进行直剪实验论证.结果表明:非贯通节理岩体抗剪强度与起伏角大小成正相关关系,与连通率成负相关关系;其他影响因素相同时,法向压力越大,非贯通节理岩体抗剪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0.
彭琛  刘远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1):4634-4640
为提高桐梓隧道反坡排水系统管道水力计算精度,确定排水管道流速和节点水压力分布及水头损失,模拟不同类型水泵组合和排水方式,基于EPANET建立桐梓隧道反坡排水模型,通过控制管道流速和末端水压力,实现对整个排水系统的设备选型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与常规计算方法相比,EPANET隧道反坡排水模型在水力计算时考虑了实际高程及局部水头损失,总水头损失计算准确度提高50%以上,设计流速与实际流速一致,并能得出管网系统动水压力分布.可见EPANET可以对不同水泵组合模拟抽水分析,为隧道反坡排水设备选型和水力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