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20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建立了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的Ⅰ-Ⅱ复合型裂缝在单向拉伸荷载作用下断裂角的修正剪滞模型,得到了与试验相吻合且优于传统S判据的断裂角.合理简化了复合型裂缝试样的力学边界条件,得到了裂缝体各剪滞子层位移分布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引用一种所谓的最大应力集中因子的概念,对Ⅰ-Ⅱ复合型裂缝前缘应力场进行了简化描述,得到了复合裂缝断裂角的解析解.根据斜裂缝体的应力分布概况,设置不同的子层分区,得到了更为细化的子层位移分布模式.通过对计算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合理的按应力场分区设置子层的剪滞分析模型,从而得到了更为精确的斜裂缝断裂角.新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除个别外的相对误差小于4%,均小于S判据,显示算法的卓越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复合材料力学和线弹性断裂力学,简化了桥面铺装层及桥面板体系的力学模型,建立了修正的剪滞控制方程组.将模型裂缝区及远场的应力、位移条件合理转换为所建立计算模式的求解边界条件,进而得到了桥面铺装层和桥面板各子层的位移分布函数.运用能量法则,考虑温度效应对桥面铺装层的影响,得到了桥面铺装层破坏应力的解析解.运用该计算模式对某桥桥面铺装层的破坏进行了仿真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施工项目由于具有产品固定,生产流动;产品多样,结构类型不一;露天作业多,自然条件(地质、水文、气象、地形等),多变,材料品种、规格不同,材性各异,交叉施工,现场配合复杂,工艺要求不同,技术标准不一等特点,因此,对质量影响的因素繁多,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极易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而产生质量问题或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预防;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性,探讨了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关系,总结了河北理工大学在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从佛山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健康管理对促进佛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作用两方面论述了发展佛山市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患男,56岁。因尿黄半a,上腹胀1mo,伴间歇性下肢肿人院。患于人院前半年不明原因出现尿液深黄色,未重视。1mo前,始觉上腹饱胀不适,进食后加重,不伴呕吐、腹痛,伴间歇性双下肢肿。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差,大便未见异常。嗜烟,20~30支/日,饮酒30a,每天250克。查体:生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适应陷波器的主动隔振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适应陷波器可以对陷波频率处的信号进行有效衰减,而对其他频率的信号影响较小,因而在有源消声、信号提取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以与振动干扰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作为前馈控制系统的参考输入,采用滤波LMS算法对控制权值进行调整,证明对单频和多频干扰进行主动隔振时系统的结构均等同于自适应陷波器,因而可以对周期性振动进行有效的隔离。仿真结果表明,在振动干扰中存在随机噪声的情况下,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对于周期性振动仍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提出诊断梁式结构中裂缝的位置和尺寸的一种时域两阶段方法.基于时域内的位移响应,结合正则化技术和假设检验,用平均曲率相对变化率表示的损伤指标来诊断梁式结构中边缘张开型裂缝的位置.应用线弹性断裂力学中的应变能释放率和应力强度因子与裂缝尺寸的解析关系式,推导出了时域内的裂缝尺寸模型来识别裂缝的尺寸.通过将裂缝模拟为扭转弹簧的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了文中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能够在较高的置信区间内准确地识别梁式结构中多处裂缝的位置,在一定精度内诊断出裂缝的尺寸.用受噪声污染的损伤指标与尺寸模型进行裂缝诊断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测量噪声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及轨道交通规划实施情况,论述了直线电机的发明、特点及分类。针对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及地面构筑物特点,选用直线电机地铁系统得到较好效果。研究分析了直线电机地铁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刘永光 《科学之友》2008,(6):141-142
文章从人体预备姿势的重心位置出发,对怎样精确选取起跑器的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踝关节与起跑器的接触面达到最大屈角的情况下,起跑器角度的选择在重心位置与后蹬腿的发力作用线重合或者距离最小重合时,才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