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低营养盐高盐度稠油废水,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UASB反应器处理高含盐油田废水的数学模型,以三维谱图为基础,直观表征各主要影响因子对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过程,得到反应器运行调控优化对策。结果表明:在m(COD)∶m(TN)∶m(TP)为1200∶10∶1(其中COD为化学需氧量,TN为总氮,TP为总磷)、含盐量为1.50%、进水COD负荷为0.80 kg/(m3.d)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能够达到70%,原油平均去除率达到70%;UASB反应器能够在低营养条件下高效处理高含盐油田废水;以分离权法为依据,得出水力停留时间(tHRT)为限制因子,各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依次为tHRT、进水盐度、进水COD、进水pH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进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在温度为30℃条件下,逐渐缩短HRT(水力停留时间)由9.6 d到0.9 d,经过160 d运行,成功培养出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与厌氧氨氧化耦合颗粒污泥,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16S rRNA分析等方法研究颗粒结构和微生物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耦合颗粒污泥的氨氮和亚...  相似文献   
3.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R),在温度为30℃条件下,在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的基础上耦合小球藻构建藻菌耦合生物膜体系,通过改变光照时长和曝气量组合条件的运行方式共运行85 d,分析组合条件下体系的脱氮性能、藻菌耦合体系特性和氮转化路径,以得到最佳脱氮条件及藻菌耦合脱氮机制。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400±50) mg/L时,光暗比(单位为h/h)设置为6/4,曝气强度为200 mL/min时,脱氮效果最好,NH4+-N及总氮平均去除率最高可达92.31%和87.56%;藻菌耦合体系运行过程中污泥质量浓度与小球藻干重calgae比始终约为5.5,表明生物膜中藻类和细菌的比例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并形成良好的互利共生关系,集中在生物膜外部的小球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硝化细菌消耗,因此产生的厌氧环境和亚硝酸盐底物来维持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在氮的去除机制中,生物吸收量约占45.71%,PN/A(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过程N2的生成量及氮损失约占54.29%。  相似文献   
4.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混合菌KW8-2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条件。以初始原油质量分数、接种量、氮磷比和表面活性剂用量为自变量,修复60 d的原油降解率为因变量,采用Box-Behnken(BB)设计,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原油质量分数分别为10×10-3、30×10-3和50×10-3的污染土壤,最佳修复条件下的原油降解率分别为67.12%、63.39%和56.57%,远高于单因素试验的最高值(63.78%、60.36%和55.44%);试验数据可为混合菌KW8-2修复原油污染实际土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芦苇修复新疆石油污染土壤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考察芦苇对新疆污染土壤石油烃的处理效能、石油烃对芦苇生长的影响及不同石油污染度条件下芦苇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23 d的芦苇修复,石油烃去除率可到41.21%~62.14%,明显高于空白样(19.75%~37.92%),其中饱和烃去除效果最好,可达60.52%~73.11%;芦苇对原油污染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土壤石油污染率低于1.25%情况下能够有效促进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芦苇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原油降解率呈正相关关系,芦苇根际效应促进原油降解菌数量的增加和活性的增强;芦苇的修复以根际效应为主,芦苇根际恰当的微生物类群为土壤原油降解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6.
采用原生质体融合-紫外诱变技术分离得到高效絮凝剂产生菌Enterobacter sp. W16-c,并对其产絮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nterobacter sp. W16-c的絮凝能力比出发菌提高13.91%;突变菌株发酵产絮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佳初始发酵pH值为5~9;金属离子Fe2+、Na+对Enterobacter sp. W16-c的产絮效果有促进作用;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所产絮凝剂的絮凝率可达96.2%;Enterobacter sp. W16-c的主要成分为多糖;Enterobacter sp. W16-c是一株产絮性能稳定的高效产絮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7.
从油田采出水中富集培养石油烃降解菌,利用~(13) C标记的甲苯作为碳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从中鉴定和考察能够降解甲苯的细菌群落。结果表明:从采出水中富集培养的复合菌群经过500d的厌氧降解,对石油烃降解率达到36.4%,甲烷产量为201.2μmol;以~(13) C标记的甲苯为碳源,经过60d的培养,复合菌群对其降解率达到67%,12 C标记的甲苯降解率为69%,两种碳源标记甲苯的降解率差异不显著;将离心中的重带~(13) C-DNA片段回收测序,鉴别出3种芳烃降解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