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改性聚丙烯 ( PP- g- GMA)作为界面改性剂 ,采用尺寸可控的聚丙烯酸丁酯 ( PB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PMMA)反应性核壳胶粒与聚丙烯 ( PP)进行反应共混 ,研究了核壳胶粒及胶粒核层交联度对 PP/PP- g- GMA/核壳胶粒共混物冲击力学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核壳胶粒在 0 .38~ 1 .58μm变化 ,较大尺寸的胶粒有利于增韧 ;随胶粒核层的交联剂浓度由 0增加到 5%,发现存在最适合于增韧的胶粒核层交联度 .研究还显示 ,核壳胶粒尺寸与核层交联度对 PP增韧的影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最适合于增韧的胶粒核层交联度 (交联剂浓度 )随胶粒尺寸变化而改变 ,这可用空穴化 /剪切屈服机理来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2.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1,2-二氯乙烷溶液中进行了丙烯酸接枝ABS树脂.红外光谱分析 表明,丙烯酸接枝ABS产物在1717cm“处出现了明显的C=O基吸收峰,证实了丙烯酸接枝到了ABS树脂上. 研究表明,接枝率随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的增加,开始时迅速升高,以后只略有增大.随反应温度的升 高,接枝率增加较快.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终止反应主要为接枝链间的偶合终止.最后给出了接枝反应的初始反应 速度公式.  相似文献   
3.
聚碳酸酯在催化剂作用下的降解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隗明  刘念才  徐祥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33(10):1301-1303,1306
以乙酸锂作为酯交换催化剂的代表,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凝胶色谱(GPC)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催化剂对聚碳酸酯(PC)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的影响,并用差热分析(DSC)研究了PC在催化剂作用下的降解反应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随催化剂的加入,PC发生了降解反应,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得到了带酚羟基末端基的PC分子链,其降解动力学符合一般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
核壳胶粒增韧改性聚丙烯研究Ⅰ.反应共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改性聚丙烯(PPgGMA)作为界面改性剂,采用粒径可控的反应性核壳胶粒与PP进行反应共混,研究了反应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质.用化学分离结合光谱表征的方法,对熔融共混时发生的原位反应进行了表征;以共混物平衡扭矩为参数考察了界面改性剂对共混物熔体扭矩的影响;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共混物中PP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红外谱图上1 493 cm - 1及2 700~3 000 cm - 1处的吸收峰可用于共混反应的鉴定;与非反应共混相比,反应共混使熔体的平衡扭矩升高;PPgGMA对PP结晶有促进作用,反应共混物中PP结晶温度的升高可归结为PPgGMA与核壳胶粒在促进PP结晶方面所表现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总体定位与中长期目标 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持。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纲要和高校科技中长期发展纲要,明确了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总体定位。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明确了高校科技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的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制度创新的引领者和实践者。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我国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已刻不容缓地摆在了高校面前。我们期待着通过政府主导、全社会的支持、高校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快速提高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 BPO)为引发剂 ,在 1 ,2 -二氯乙烷溶液中进行了丙烯酸接枝 ABS树脂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丙烯酸接枝 ABS产物在 1 71 7cm- 1处出现了明显的 C=O基吸收峰 ,证实了丙烯酸接枝到了 ABS树脂上 .研究表明 ,接枝率随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的增加 ,开始时迅速升高 ,以后只略有增大 ;随反应温度的升高 ,接枝率增加较快 .根据实验结果 ,推测终止反应主要为接枝链间的偶合终止 .给出了接枝反应的初始反应速度公式  相似文献   
8.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1,2-二氯乙烷溶液中进行了10*十一烯酸接枝ABS树脂反应,并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接枝聚合物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十一烯酸接枝ABS产物的红外光谱图中在1717cm^-1和1273cm^-1处出现了明显的C=O和C-O基团吸收值,证实10-十一烯酸接枝到了ABS树脂上;接枝率随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单体浓度的增加,接枝率初始时增加较快,至0.30mol/L后降低,接枝很可能是通过10-十一烯酸均聚合自由基对ABS中丁二烯部分的双键加成而形成。  相似文献   
9.
用扫描电子显微方法研究了核壳胶粒与聚丙烯 ( PP)反应共混物试样的冲击断裂行为 .通过对冲击断裂表面分区显微分析 ,揭示了冲击断裂的断面形态和形变特征 .结合冲击测试实验数据和断面显微分析结果 ,对核壳胶粒增韧改性 PP的增韧机理作了探讨 .结果表明 ,PP断面上可以区别出以银纹化机理为主的脆性断裂特征和以剪切屈服为主的韧性断裂特征 ,提高试样冲击断裂韧性主要是基体聚合物的剪切屈服 ,同一断面上可以同时出现脆性断裂与韧性断裂的断裂特征 ;核壳胶粒改性 PP共混物的增韧机理是核壳橡胶粒子的空穴化和 PP基体的剪切屈服  相似文献   
10.
催化剂作用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的反应共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隗明  刘念才  徐祥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33(10):1220-1223,1227
研究了聚内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共混体系在各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性溶融共混。考察了不同种类催化剂对PMMA/PC熔融共混反应的影响,根据共混产物红外分析的结果及共混体系扭矩变化、共混物透明性观察,发现乙酸锂、乙酸镁、硅酸钠、乙酸锰、多聚磷酸、二丁氧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等催化剂能催化PMMA/PC熔融共混体系两相之间的反应,反应过程中PMMA/PC接枝共聚物的形成,可以提高两组份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