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由于相传为孙曹交兵的赤壁古战场有诸种不同说法,苏轼并不确知"周郎赤壁"之所在,三国赤壁之战发生在今湖北蒲圻市的赤壁镇;"故垒"的处所历来注释家都未言明,实是苏轼在黄州城东的住所"东坡";"羽扇纶巾"所指,从史籍记载、三国故事形成与流传情况、诗词艺术创作等角度分析,应是诸葛亮.  相似文献   
2.
方勺《泊宅编》是一部重要的宋代史料笔记。是书记录了许多北宋末、南宋初朝野事实,其中对方腊起义始末、熙丰间财政状况等记载,尤为后世史家所重视。但是,关于方勺是什么地方人的问题,历史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至今莫衷一是。所以,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的《泊宅编》,许沛藻、杨立扬两同志在《点校说明》中说:“方勺字仁声(一○六六——?),婺州金华(浙江金华县)人,一说亚漱(在浙江桐庐县)人。”这两种说法孰是孰非呢?笔者认为,应该以婺州金华人为是。查万历《金华府志》、《宋史翼·方勺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近人余嘉锡《四  相似文献   
3.
裴迪因与王维赋诗唱和而名世,过去论者研究王维者多,研究裴迪者少,在他们二人交游问题上.难免以偏概全。裴迪为裴天恩之弟裴天寿之后裔,大约生于开元六年(718)。他与王维交游始于唐天宝二年(743)正月,交谊深厚,亲密无间。乾元元年(758)初,即裴迪与王缙入蜀之前,二人交游始止。其后裴迪便无踪迹,难以查考。  相似文献   
4.
戊戌变法失败后,不少立宪派变成了革命派,即使那些仍然坚持君主立宪者,对革命派的态度已开始发生变化,多了一些同情和包容。在国内外压力下,西太后被迫搞假立宪改革,然其大权在握,不能取信于立宪派。光绪帝死后,立宪派无君可忠了。宣统小皇帝继位后,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局面并未发生实质的改变.激起了立宪派的不满。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改变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放弃了一贯坚持的君主立宪的主张,加入了革命洪流,积极参与推翻清王朝的斗争,为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前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关于曹雪芹的祖籍问题,学术界争论已久。本文对此进行了回顾,揭示了丰润说与辽阳说提出的背景,并对两说进行了考论与驳斥。文章认为:曹雪芹祖先曹锡远“居沈阳”,后被俘归旗,著籍辽阳。辽阳说却认定曹氏祖籍辽阳,然后“宦沈阳”。这是持论者忽略了归旗著籍制所犯的错误。曹寅家与丰润曹家不仅同为宋将曹彬后裔,而且同为武阳北迁曹氏,属同宗本家。近年来不少学者关于曹雪芹祖籍的寻访工作,均有利于支持丰润说。如能挖掘出更多的资料证据,当有利于这一问题的最后解决.  相似文献   
6.
晚明时期中西文化的交流是对等、正常、互利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果照此趋势发展下去,中国有仅不会落后于西方,而且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萌芽针最终冲垮封建主义的大厦,满清政权入主中原,采用了极其落后残忍的统治手段与方法,激化了民族矛盾,扼杀了新的生产关系,把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推向了极端,康熙帝虽曾一度热心于“西学”,但最终下令驱逐西方传教士,关闭了国门。此后,中西差距日渐扩大,最终酿成了近代  相似文献   
7.
秋瑾因其夫王廷钧花钱捐了一个户部主事的京官,遂随丈夫进京居住。当时正值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她目睹了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猖獗横行,满清朝廷的昏庸腐朽,忧愤填膺,决然以救国为己任。秋瑾思想的觉醒,又加上夫妻关系不睦,使她终于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缚,只身东渡日本留学。从此秋瑾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勇往直前,视死如归,成为一个杰出的女革命活动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