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论生殖隐语与原始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交际中,需要禁忌避讳的事物复杂多样,无论古今中外.人们最敏感的忌讳词语莫过于表述生范行为一类的词语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社会交际中这类与生植有关的事物称谓,几乎都得通过隐喻、暗示等手法,以隐语的身份出现.从古至今,在人类世界各种语言及其所属的众多方言中,都客观地存在着这类生殖隐语.其中一些含蓄凝炼、形象生动者,不仅一直活跃在庶民之四,就是不少语言大师也常采撷它们以渲染作品的生活气息,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性生直一方面在传宗接代上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2.
论述"休"、"闲"二字的原初构形意图,梳理二者意义发展的线索及其与相关字词的意义联系。指出休的字形构意与表示哺乳的乳字有相似之处,人对自然物的依赖犹如小孩对母亲的依赖,是文章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一篇涉及词汇训诂与书法理论的争鸣文章,针对侯文“新释”提出辩驳,认为侯文把“笔软”理解为“软毫笔”,“奇怪”理解为丑陋,不合规范既违背了蔡邕《九势》意旨,也与历代书家的理论不相吻合,侯文所谓“新”非创新,而是标新。  相似文献   
4.
古书校读是一种读书方法,但它不同于一般的读书,它是运用校讎学提供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发现古书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错误现象,以求恢复古书之真貌,探得经籍之真诠的特殊读书方法。因此,古书校读与语法分析是密切相关的:古书校读有赖于文言语法的精确分析,但语法分析的准确度又要凭藉校读方法及其成果。古书校读与文言语法分析之间具有交互证明,相辅相成的关系。笔者就此问题拟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周礼》记载了1578个反映具体而特定之物的语词——名物词。其中有760个是双音节名物词,90%以上都是由属名与别名的结合。对这类双音节名特词,只需探究充当别名的构词词素的意义来源,就可得出它们的命名理据。文章对20年非属别结合的双音节名物词从它们的结构类型入手,揭示其整体意义的凝固及其命名之由。  相似文献   
6.
“名物”曾经作为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受到学人的重视。然对什么是“名物”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本文拟通过对先秦传世典籍有关“名物”的记载的分析得出“名物”的确切含义,弄清名物指称的特定范围,为名物词的系统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试论古书校读与名物考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何为“名物”“名物”一词在《周礼》一书中多次出现、有时是指名号物色:“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①有时是指名称和物产:“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握之名物。”②我们认为,名物的最初意义还是指的名号物色。“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③许慎所释“物”的字源义,其实是它的后起义。在先秦,“物”一度被用来称一种旗帜,是土大类这一等级的标志、④物从勿得声,匆本身就是一个象形字,象三条缨络的彩旗。这种旗帜是用不同颜色的绢帛拼凑起来的,故其色驳杂。后衍生了物字,就可…  相似文献   
8.
“义理”是对古书文旨高度而凝炼的概括。义理推求是古书校读中的一项综合工程。《礼记》所谓“离经辨志”是古人进入经学殿堂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义理推求的必要环节。自汉·刘歆创义理之学以来,经籍的章句义理学从来也没有离开过词汇训诂而妄说胸臆去阐释经书中的微言大义,注重经义本身的解释是章句义理学的优良传统。尽管经历了汉唐肯定——宋明否定——清代否定之否定这样一个大的发展圆圈,综形名、任裁断、笃于尊信、缀次古义、鲜下己见是章句义理最基本的操作要求已为历代学者所认同。义理推求先秦已开其端,《十三经》中有大量的义理推求之作。两汉随着章句之学的兴起,义理学已渐趋成熟,魏晋隋唐得到空前发展,而宋臻于成熟,同时走向空言说经的末路。清儒力矫其弊,借由文字声韵训诂以通经  相似文献   
9.
书号:978-7-100-11958-0定价:315.00元出版日期:2016年3月该书借鉴当代词汇学、语义学和语言学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戍果,借助前人注疏以及《说文》等小学专书,结合出土实物和简帛文献,发掘"三礼"名物词的词源义,归纳其命名理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礼"名物词的物类、词义两大系统,总结普义结合规律,并与上古的历史文化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以汉语、壮语和韩语动物类名物词为例,说明反映具体而特定之物的词即名物词是有得名之理据可寻的。这三种语言动物类名物词的词源义或者说构词理据可以从词音与意义的联系中探明。其联系有四个方面:(一)词音模拟动物的叫声;(二)词音描绘动物的形态;(三)词音反映动物具有的内在属性;(四)词音体现动物所处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