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1.
Chomsky的新作《论语段》(On Phases)旨在改进语段理论,可分为理论回顾、强式最简命题与两个接口、合并、语段等四个部分。本文评介其主要内容,以期反映语段理论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基于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探讨了翻译主体性因素在文学翻译活动中的身体体验、认知和再现的过程,突出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发挥,并强调了体验和认知对译者的制约作用,从而凸显了译者主体性的本质:译者主体性是创造性和受动性的矛盾统一体。只有充分认识到译者主体性这一双重属性,方能更好地理解对译者的隐身和显身这一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3.
以改写理论的社会功用为基本出发点和理论支撑点,探讨在改写理论下“异化”翻译策略的必然性——“异化”不仅是对他族文化的尊重,也为审视本族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有利于各国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相似文献   
4.
英语语言表达式的内涵意义实际上就是语义类别的语用效应,这种效应来自关于该语言表达式外延(或指称)的百科知识,以及使用者的各种经验、信仰和关于使用该表达式的典型语境的倾向。通过对专名、称呼语的语用效应的分析可以发现:内涵意义是随着语境和言语群体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受意思、外涵和指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描述性翻译作为译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已经为广大的译界同仁们接受。译学研究在描述性翻译研究的引领下,正在朝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本文将从描述性翻译研究对规范翻译研究的"背离"和"反叛"出发,探讨描述性翻译研究给整个译学研究带来的新气象和新活力。  相似文献   
6.
在陌生化翻译的过程中,语言形意之间的张力是陌生化语言的根本问题,主要体现于字词和语篇两个层面。类比的翻译策略是遇到形意张力加大语篇时所采用的动态、辩证的处理方法,通过类比使得陌生化形式得以显现,通过陌生化手法的"变"寻求陌生化意图的"不变"。字词层面的类比是译者通过灵活运用现有构词规则,仿造源语的形式特征,创造出现有词汇中不存在的词语;语篇层面的类比是译者通过陌生化手法及互文张力结构获得与源语语篇的相似性,依据译语符号的本土文化特性对语篇体系进行调整。类比翻译策略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陌生化语言的翻译方法和文学翻译活动本身的性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