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1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述了国内外煤基回转窑生产海绵铁的发展状况,介绍了成熟的SL-RN直接还原铁生产工艺,探讨了利用贫矿资源生产海绵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未燃烧煤粉对焦炭石墨化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纯焦炭恒温处理,纯焦炭气化反应以及焦炭层喷吹UPC气化反应一小时后的焦样石墨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富锰渣冶炼AlMnSi系列合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首先利用我国南方某厂的富锰渣,在25kVA单相直流矿热炉中,用电热法冶炼高硅硅锰合金,采用低碱度渣、渣中配加少量的MgO等措施可以明显提高合金中的锰与硅的含量。再用实验得到的高硅硅锰合金,配加适量废铝在感应炉内熔炼AlMnSi合金,通过半工业性试验得到了优化高硅硅锰合金和AlMnSi系列合金。该系列合金可广泛用于炼钢复合脉氧剂和合金添加剂,且能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高炉富氧条件下喷煤极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攀钢4号高炉富氧条件下煤粉在风口回旋区内的燃烧率的数学模拟研究可知:在攀钢4号高炉入炉焦比580kg/t,风温1050℃等生产条件下,当喷煤量超过155kg/t,风中富氧率高于2%,才能使高炉顺行。如果风中富氧低于4%,吨铁最大喷煤量为175kg/t。当喷煤量超过210kg/t,风中富氧率即使达到10%,也不能满足高炉最佳热状态,将造成未燃煤粉量过高,导致高炉不顺。  相似文献   
5.
对安钢、昆钢的系列焦炭进行喷洒焦炭改性剂(ZBS)溶液实验,用扫描电镜、HY-4型全自动显微光度计对喷洒ZBS前后昆钢焦的微观结构进行检测分析.根据GB/T4000—1996测定焦炭反应性(Gin)和反应后强度(CSR).结果表明:与没喷洒ZBS的焦样比,喷洒ZBS后焦炭孔隙相对小、少,焦炭气孔率P降低.在空隙的周围形成了亮白色的筋带——ZBS碳化物,与碳结合紧密,而且在气化反应2h后仍然存在,有利于反应后强度提高;ZBS能明显改善焦炭热性能,焦炭热性能越差的焦炭,ZBS对其改善的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6.
煤基还原贫菱铁矿冶炼海绵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的系列研究表明:采用固定床罐式法煤基还原贫菱铁矿,得到高金属化率的还原,经球磨磁选得到TFe〉80%,SiO2〈6%的海绵铁(铁粉)。从而为开发利用低品位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采用氧化钼代替钼铁、钒渣代替钒铁直接合金化冶炼ZG2 0CrMoV钢的基本理论及工艺技术。探讨了炉渣碱度、还原剂、粒度、温度等因素对合金元素回收率的影响 ,并对产品质量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在 10kg中频感应炉上采用氧化钼、钒渣同时直接合金化生产ZG2 0CrMoV钢的新工艺是可行的。结果表明 :冶炼顺利 ;产品成分合格、机械工艺性能良好、钢质优良 ;合金元素收得率高且稳定(ηCr>95 %、ηMo>95 %、ηv>95 % ) ;新工艺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含碳球团还原法处理含锌电炉粉尘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利用含锌电炉粉尘,提出运用含碳球团的还原处理方法,并进行了扩大性试验,得到了还原焙烧法的合理工艺条件.试验表明:配碳的碳氧比C/O=1.2、还原温度1 150 ℃、料层厚度30 mm、加热时间65 min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原后的球团为半金属化球团,其w(TFe)为50%左右,金属化率60%~70%,球团的残Zn含量在2%以下,是较好的高炉原料;Zn的还原挥发率达到90%左右,收集粉中ZnO含量在90%左右;PbO含量在2%以下,已达到等级氧化锌的标准,实现了含锌电炉粉尘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9.
Al-Mn-Si-Ti多元合金是一种用于炼钢脱氧与合金化的新型中间合金,前期试验制备的该类系列合金存在自然粉化现象.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线衍射仪(XRD)等检测分析表明:合金凝固过程发生γ(Mn)→β(Mn)晶型转变和ζ相FeSi2的生成,二者伴随着较大的体积变化,致使合金内部相邻组织单元之间应力变化导致前期微裂纹的产生.当合金处于潮湿环境中,合金中Al的磷化物、碳化物夹杂发生水解,与前期微裂纹之间进一步相互作用,最终导致合金自然粉化解体.实验证明,在合金熔炼过程中加入足量的Ti可以生成稳定的TiP和TiC代替不稳定的AlP和Al4C3,有效降低合金的粉化.  相似文献   
10.
高炉铁水硅含量预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炉铁水中的硅含量不仅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反映了高炉能量利用的好坏.铁水硅含量的准确预测,能够指导高炉配料和高炉冶炼操作,实现降低铁水硅含量的目的.根据硅还原的机理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程出发,经推导得出了铁水中硅含量的预测模型,并结合高炉物料平衡及热平衡计算,编制成高炉铁水硅含量的预测系统.将实际高炉的原料条件及操作参数输入系统,得到了高炉铁水硅含量的预测值.该预测值与实测值相比,误差范围小,命中率高.从而表明该预测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