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已经衰落的台阁派在成化二三年连续发生了被合称为"翰林四谏"的政治事件,翰林修撰罗伦上疏阻止内阁首辅李贤夺情起复,编修章懋、黄仲昭和检讨庄昶三人上疏谏阻举行元宵灯节,并拒绝应制撰作节庆诗词,先后被贬官外任。这是一场由政治道德而波及文艺思想领域的斗争,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价值观念的趋于活跃和独立认真思考的力量,即使是受帝国意识形态训育和在体制内的人物,也有可能打破思想界和文艺界的沉闷气氛。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诗和儒者宣扬的道总是在分分合合。到宋代理学兴起,理学家和诗论家对诗和道实际也多持分离的观点。到明初陈献章才鲜明提出了融合诗、道的"至人立至言"理论,以不放松要求的各种审美要素的诗歌实践咏写"自得"的悟道境界,并具有较高的诗艺品质,从而在诗歌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攀龙的广泛受批判,除了其文学复古理论确实狭隘,文学创作实践确多拙劣外,还在于后七子派所处的政治、文学语境与前七子派、唐宋派相比有很大不同,从而设定的成名路线就是强调文学主张和流派组织的宗法性.李攀龙"自信""高克"的个性和交际之道以及他以文章诗歌成名不朽的思想,也极大地影响了其理论演说和对复杂文人关系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吾谨是明代中期一个应该重视的文学批评家,在与李梦阳等作家的辩论交流中,他比何景明更早地批判了复古运动创作中出现的模辞现象,且思考明晰,提出了合理性更强的师意主张。其后来由写作古文辞转到养生、求道,在明代中期文学思想的转换中也具个案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