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奇”的观念,源于人类为了生存而与自然界的斗争,并因此而与神话结下不解之缘;神话以“奇”为美的艺术传统,逐渐形成小说美学传统。明代后期,提出了“奇”与“正”、“幻”与“真”的命题,从而赋予“奇”的观念以现实内容。世情小说把世俗世界引进艺术世界,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已完成由“神”向“人的过渡。小说以“奇”为美,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思想、审美思维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由于悲剧意识的渗透,抒写悲愤之情成为南宋爱国词的主要内容。南宋爱国词人悲剧意识的产生,源于南宋朝廷一贯坚持的求和外交政策所导致的国家、个人的悲剧命运;同时,悲剧意识也是中国封建时代士人阶层的长期心理积淀所形成。  相似文献   
3.
屈大均和查慎行分别是清初诗坛上宗唐,宗宋的两位代表诗人。屈大均的诗受李白和杜甫的影响,于豪放中显出沉郁顿挫,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查慎行的诗受南宋杨万里,范成大两位大诗人的影响,气韵生动,活泼自然,语言清新朴素,善于白描,在清初诗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燕乐这一新兴乐种的形成,是词的催生素。燕乐的源流可上溯到南北朝,而最后的形成当在隋唐之际。为了克服齐言诗与曲调不相适应的矛盾,经过乐工伶人与诗人们长期不断的艺术探索,晚唐之际,较完整的词律终于形成,遂宣告词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徐渭在《狂鼓史》中,摆脱了历史事实的束缚,充分调动了艺术的想象和虚构,把曹操摆在一个完完全全的反面角色的地位,通过对曹操的揭露,鞭达了封建专制的残忍和腐朽,倾泻了自己的一腔不平之气。出现在《狂鼓史》中的祢衡的形象,既体现封建专制下知识分子的备受压抑,又体现了时代的悲哀和对现实的深深不满。这不仅仅是消极的愤世嫉俗,还包含着反抗。  相似文献   
6.
陈子昂的诗文革新主张,是针对齐梁颓靡诗风提出的,他认为齐梁诗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针对这一病根,提出”兴寄”,意欲将文学创作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利用文学干预社会,寄托政治理想。陈子昂的诗文革新主张,有着积极的入世精神,对盛唐以后的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强调文学作品对社会政治的干预,由于强调作品的社会内容,因此,虽然陈子昂一方面也在强调艺术的特殊本质,但另一方面却必然走向忽视文学艺术的独立性,将文学作为政治的附庸。  相似文献   
7.
各种文体之间的互相影响,多种文化的互相渗透、融合,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小说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较其它各种文体具有更大的优势,因而具有更大的包容性,能够吸收多种文化营养。明清小说受到史官文化、诗骚文化、神话寓言、散文等各种文化影响,形成多元化的文化建构,对生活具有更大的穿透力,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取得小说史上不可比拟的成就,明清时代因而也就成为文学发展史上的“小说的世纪”。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并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隐逸诗人、田园诗人。由于老庄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他既有热切用世之心,又追求人格的独立,这就决定了作为个体的他必然与封建社会当权群体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同时也决定了社会不可能为他提供实现理想、体现自我价值的现实条件。因此,他的归隐,既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同时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说“兴”     
作为一个文学批评理论概论,兴是在总结了文学创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确立,随着历史的演变,有一个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从创作心理和接受心理的角度看,无论创作主体还是接受主体,兴都是作为一道引发特定情感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奇”的观念,源于人类为了生存而与自然界的斗争,并因此而与神话结下不解之缘;神话以“奇”为美的艺术传统,逐渐形成小说美学传统。明代后期,提出了“奇”与“正”、“幻”与“真”的命题,从而赋予“奇”的观念以现实内容。世情小说把世俗世界引进艺术世界,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已完成由“神”向“人”的过渡。小说以“奇”为美, 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思想、审美思维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