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近200年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女性主义提出了社会性别理论,对两性不平等的根源、两性之间的差异以及实现两性平等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视角,为整个人类作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但是西方女性主义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一方面缺乏统一的、系统化的理论主张,另一方面以欧美中产阶级白种女性的观点和需求为中心,掩盖了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的声音和需求.妇女解放的深刻内涵不仅是改造和削弱男权文化,更是要输入平等和自由的文化精神,更新和确立女性乃至整个人类安身立命的价值尺度,在设计未来文化蓝图时,既应摒弃男权传统的糟粕,又要力避矫枉过正——制造新的不平等和对立.  相似文献   
2.
哲学课程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播哲学之智,二是促成转智成识,三是最终达成“笃于行“.只有明确了功能,并将这三种功能努力贯彻于哲学课堂教学中,才能改变哲学课程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倡导信息时代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人类的生存更多地建立在技术平台上,这不仅意味着工具理性的进一步胜利,而且由于技术天生所具有的片面性,随着它一愉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往往会在一定上消解生活的深度和意义,使人们的生活产生新的困惑和难题。因此我们必须发扬人文精神,对信息时代的工具理性作出深刻的反思,对虚拟实践进行人学思考,并倡导虚拟空间的一种生存智慧,使信息技术和网络向人性化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化生存对女性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的普及早已超出了技术的范围,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和时代特征。网络化生存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对女性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一方面,网络扩展了女性的社会实践领域,使女性的自我表达和社会交往更加自由;另一方面,网络也使女性身体被物化的现象更为严重,女性在网络技术领域上还处于劣势,在网络的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更容易受到伤害。女性应该努力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念,提高自己的生存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西方女性主义的书写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法国女性主义学者的“女性书写理论”,分别是:对二元论逻辑和阳具中心主义的批判、对女性书写语言的建构、对女性身体的重新认识以及对女性主体性问题的探索,充分肯定了女性主义书写理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在实践中《英美法》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双语课程与法律英语的关系,并对在实践中如何提高双语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马克思在对人的现实性及其本质的论述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呈现出大发展、大开放、大融合的特点。要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的人才,必须进行教育创新,道德应该是教育观念的创新。只有树立了新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并以此指导教育行为,才能培养出全新的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9.
法学实践教学是法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法学教育面临时代赋予的新挑战,新文科建设也对法学实践教学提出了范式变革的要求。实践教学改革应以“大实践观”为指导,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以培养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卓越的法律实务能力、优秀的创新创业能力、良好的职业伦理素养的“德法兼修”的应用型、创新型卓越法治人才为目标,从厚德育、深融合、破壁垒、促共享、拓渠道、立标准等多个维度创新法学实践教学的开展,全面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提高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虽然是一个全新的电子空间,但它仍然是现实空间的延伸.它只是从技术层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生存空间,并不能根本改变我们的社会性别结构和社会性别关系.由于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关系,使得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也具有鲜明的性别特征,现实世界中的两性关系和两性交往模式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在网络空间,女性的弱势地位在网络空间会延续而不是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