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对南堡凹陷古近系泥页岩采用岩石热解、X衍射矿物分析、扫描电镜观察、氮气吸附测试等实验方法,探讨主要目的层段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南堡凹陷古近系泥页岩具有低孔致密的储层特征,部分样品具有较高的脆性矿物含量,有利于形成裂缝网络;微观孔隙类型主要包括有机质孔隙、粒间孔、粒内孔和微裂缝;微孔和中孔提供了绝大部分比表面积与孔体积,是气体吸附和存储的主要场所;泥页岩孔隙结构主要有细颈长体的墨水瓶孔型、四面开放的平行板型,其中以有利于气体吸附存储的墨水瓶型为主;有机碳含量是控制南堡凹陷古近系泥页岩中纳米级孔隙体积及其比表面积的主要内在因素;石英含量与孔体积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脆性矿物对于孔隙有积极的建设作用;有机碳含量是影响页岩吸附气体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有机酸溶蚀作用对泥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有机酸溶蚀作用下泥页岩常见矿物离子的溶出规律,探讨溶蚀作用对泥页岩次生孔隙结构的影响,针对南堡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泥页岩样品设计了不同温度、不同类型有机酸(乙酸、乙二酸)环境下的溶蚀实验。对实验后反应溶液进行等离子发射光谱检测,溶蚀后样品进行X衍射、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等测试。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升高泥页岩中常见矿物离子在乙酸、乙二酸中的溶出可分为"上升、下降、复合、甚微型"以及"上升、下降、复合型"两种情况,且常见离子的"溶出系数"各异,总体上有机酸对泥页岩溶蚀作用正温效应明显,不同类型有机酸溶蚀机制差异显著;溶蚀后泥页岩的粒内孔孔径增大、数量增多,粒间孔接触部分发生小规模溶蚀产生网洞化现象,微裂缝宽度有所增大,并伴随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等新生黏土矿物生成;乙酸溶蚀促进泥页岩中孔、微孔的生成从而增大其比表面积,乙二酸溶蚀则提升中孔、大孔比例,进而提高泥页岩平均孔径;有机酸溶蚀对泥页岩增孔效应初步判别显示其增孔能力有限,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不断深入推进的改革开放大潮,让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数量上得到了一个很大的飞跃,住宅等级的不断提升,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建筑水平的不断发展。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就是我国建筑多年发展的缩影。本文分别从九个不同方面,来论述该技术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4.
何皓 《广东科技》2023,(1):40-44
单分子检测技术是近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超灵敏的检测技术,在化学分析、DNA测序、医学诊断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对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科就读于中科大少年班生物系的何皓博士,将留学期间完成的单分子荧光检测PCT专利回国进行转化,于2019年创立了深圳市光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与生物”)。何皓团队以其核心技术(纳米级超亮稀土上转换发光探针技术及单颗粒成像系统),开发了具有高性价比的超灵敏单分子检测技术平台,为医疗科研和诊断领域带来飞克级别(fg/ml)的检测解决方案。作为深圳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何皓博士运用单分子检测助力重疾早筛,为免疫标记物安装“灯泡”,显著提升了检测灵敏度。在2022年8月完成了Pre-A轮融资后,光与生物将推进更多新项目的挖掘、转化和市场拓展。未来,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将应用到更多的临床诊断场景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