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2年不同季节,在山仔水库设置野外原位围隔,采用放养不同鲢、鳙、鲫组合对水体控藻效果进行了研究,设定了鲢的高密度(HS 23.5 g·m-3),鲢鱼、鳙鱼1∶1混养(30.8 g·m-3),鲢鱼、鳙鱼、鲫鱼1∶1∶1混养(30.6 g·m-3)及鲢的低密度(LS11.2 g·m-3)等4种放养方式,探索不同鲢鳙放养组合对不同季节水体的控藻效果.结果表明:山仔水库春季水体以蓝藻门鱼腥藻属(Anabaena)为主要优势种属,约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90%,投加鱼类可以摄食一部分藻体,但对丝状的鱼腥藻滤食性较弱;初夏围隔水体中以蓝藻门束丝藻(Aphanizomenon)为主,仲夏后到秋季,围隔水体转为蓝藻门微囊藻属(Microcystis)为主,水体放养鲢、鳙鱼可以控制一定比例的微囊藻,同时刺激其他藻类的生长;冬季,水体蓝藻门微囊藻属比例逐渐下降到15%以下,硅藻数量逐渐增多,放养鱼类对蓝藻有较好的消化作用,单养鲢鱼或混养鲢、鳙鱼可使蓝藻中微囊藻所占比例降低,但浮游植物种类丰度高于空白组,鲢、鳙鱼促进了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鱼类组合控藻效果上,鲢、鳙鲢鲢、鳙、鲫.因此,山仔水库可以考虑选择在冬末初春,混养鲢鳙鱼且控制密度在30~40 g·m-3调控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进而控制蓝藻水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