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助词“着”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在普通话中主要用于表示“进行/持续”。西南官话荔浦方言的“着”既可以用来表示“完成”,也可以表示“经历”等“体”意义。在西南、江淮官话,吴语,湘语,闽语等汉语南方方言及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用“着”表示“完成”的比较多见,而同一方言点中“着”既表“完成”又表“经历”的则比较少见。“着”的特殊表“体”功能总体看来,其地域分布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事物新现象不断涌现,广西柳城县六塘壮语新词语随之产生。文章主要探讨六塘壮语新词语的来源,从而了解当地壮语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民谣这一特殊的语言形式,始终成为不少人研究的对象,但是仪仪根据传统的方法对民谣进行单纯的归类是不够的。20世纪,符号学的长足发展,为科学地解释民谣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文章拟借西语符号学理论潜入文本内部,闸发了民瑶语作为艺术符号,其能指形式是如何发出审美语义的,即所指层面的一般语义信息与能指层面的审荚语义信息之间形成的张力。  相似文献   
4.
“重叠”指的是句法重叠。荔浦方言双音名词(包括时间词、方位词和体词性指示代词)有AAB重叠形式,其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与基式有较大差别。“意义”和“功能”是描写和解释的重点,同时根据量名组合形式,简要讨论了这种重叠形式的来源及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