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对北方冬麦区建国以来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明显降低,尤以倒四节间缩短最大;茎粗、穗粒重、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均显著增大,千粒重对产量潜力的提高作用更大;干物重变化规律一致,但上部二叶和茎鞘干物重变化有所不同;80年代后推广的品种开花以后茎鞘干物质输出率增高,贡献率增大,而上部二叶光合能力提高;源—流—库逐步得到改良,今后品种选育应在改善库性状的基础上,协调三者平衡,进一步改良和选择源性状。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普通王米籽粒中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杂种优势、遗传参数及其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试验表明,杂种F_1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低于双亲,具有负优势,与双亲平均值、尤其与高含量亲本显著相关。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遗传力偏低,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可通过选择而提高。与大多数农艺性状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赖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单穗粒重、百粒重对蛋白质含量有正的直接效应;灌浆期、出籽率具负的直接效应,各性状的综合作用对蛋白质含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