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钛-钢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本文提出在钛-钢之间加入Ni箔作为过渡层,采用真空轧制方法制备TA1-Ni-Q235复合板,研究了Ni中间层厚度及轧制温度对复合板组织及结合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中间层可有效阻止Ti-Fe和TiC化合物生成,随着Ni中间层厚度增加,阻止C元素扩散作用加强,界面结合强度提高;随着轧制压下率的增加,界面结合强度提高;随着轧制温度的提高,界面化合物层厚度增加,界面结合强度下降,其中,Ti-Ni界面处形成Ti2Ni和TiNi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热轧产品显微组织演变的计算机模型以及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简要阐述了组织 性能预报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讨论了组织 性能预报和控制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X70管线钢热轧过程中的再结晶模型利用热模拟实验对再结晶率表达式中的常数进行了回归.并根据模型对热轧过程中的再结晶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针对北方地区特高压电力铁塔用耐低温高强度角钢缺少问题,通过改进孔型设计和控制冷却工艺,杜绝了角钢腿部顶端和内表面出现的裂纹,减少了隐性折叠的产生,细化了角钢的晶粒尺寸,开发出Q420D角钢。技术要求满足-20℃低温冲击试验,但不满足-40℃低温冲击试验,比同规格Q345提高承载率19%~22%。给出了连铸坯化学成分的设计、孔型系统的选择和主要轧制工艺参数的制订。优化后轧制温度制度为:开轧温度950~990℃,终轧温度870~910℃,矫直温度≤100℃。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冷轧带钢产品质量,利用四辊轧机对表面刻有划痕的钢板进行横向冷轧变形实验,通过观察划痕横向轧制变形过程中断面及表面的形貌变化,分析了划痕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钢板划痕主要由中心沟槽区、两侧鼓凸区和两侧翻展区组成。经过横轧变形后,划痕向轧制方向延伸,划痕侧壁相互贴合,在钢板表面形成两条折痕,在皮下形成一条折叠,表面折痕与皮下折叠均造成钢板表面质量缺陷。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热轧产品显微组织演变的计算机模型以及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简要阐述了组织-性能预报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讨论了组织-性能预报和控制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钢/Al2O3陶瓷/钢轻型复合装甲板抗弹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设计钢/Al2O3陶瓷/钢轻型复合装甲板,结合薄板冲塞的极限速度方程与Florence模型建立了钢/Al2O3陶瓷/钢轻型复合装甲板的抗弹极限速度预测模型. 根据模型,分析了不同面板、背板及陶瓷厚度组合对钢/Al2O3陶瓷/钢轻型复合装甲板抗弹极限速度的影响,并通过7.62mm普通钢芯弹侵彻钢/Al2O3陶瓷/钢复合装甲板试样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结果表明,钢面板厚度小于1.0mm时,复合板抗弹极限速度计算值和实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15%以下,陶瓷芯与钢背板的厚度比保持在1.5~4.5之间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目前不锈钢复合板的生产方法和制备技术,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不锈钢复合板的生产和制备方法中,爆炸焊接热轧法和钎焊连接热轧法比较成熟,已得到普遍应用,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反向凝固法和电磁连铸法具有很强优势,但工艺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湍流管式冷却器的冷却机理和设计问题,讨论了湍流管入口角、出口角、喉口直径和水缝的选择范围.现场硬线软线冷却效果实测结果表明,湍流式冷却器比直喷式冷却器具有更高冷却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不锈钢复合板生产技术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目前不锈钢复合板的生产方法和制备技术,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不锈钢复合板的生产和制备方法中,爆炸焊接热轧法和钎焊连接热轧法比较成熟,已得到普遍应用,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反向凝固法和电磁连铸法具有很强优势,但工艺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