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4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引力波天线Q值的大小与温度、气压、天线悬挂方式和换能器的附加损耗等外界因素,有关。为了详细观察外界因素变化对Q值的影响,测量Q值时速度必须尽量快,此外测量最好能自动地进行。文献[1]中所介绍的利用测量衰减时间来求取Q值的方法,由于需要进行多次逐渐逼近式的测量才能得到测量结果,因此测量速度慢。另外,由于该方法采用外激发方式激励待测棒起振,因此当我们有意地连续改变施于待测棒的外界条件(譬如温度),以观察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引力波探测器的总体设计分三部走: 〈1〉建立常温下振子型探测器,作一些改革,提高灵敏度。〈2〉引进超低温技术,降低热噪声,进一步提高灵敏度。〈3〉在此基础上研究新的天线型式及新的探测方法。我们所使用的天线是LC4铝棒(成份:Cu1.66%,Mg2.43%,Mn0.25%,Fe0.43%,Si0.15%,Zn5.95%,Cr0.11%,Ti<0.05%,Ni<0.05%),重2吨,长177厘米,直径71厘米。减震系统除了使用空气弹簧,减震器,减震堆组合外,还增加吸震设备并将整个装置安放在2米深的洞内。  相似文献   
3.
1980年2月16日云南日全食引力效应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引力异常的效应,1980年2月16日云南日全食时,我们在全食带内的昆明和芒市设置了两个观测点.过去观测到的引力异常多为旋转运动状态的异常变化,这就自然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日食时,在引力与运动质量的相互作用中会不会有某种旋量成分存在.我们  相似文献   
4.
介绍中山大学室温引力波检测器近年来在数据录取和处理方面的改进,并用以分析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碰撞期间的记录,结果未能证实有来自碰撞的引力辐射.  相似文献   
5.
中山大学常温共振型引力波探测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概述引力波探测是验证广义相对论以及检验其它与之并行的引力理论正确性的一个重要手段。1976年中山大学引力物理研究室开始了常温共振型引力波探测系统的建设,经过模拟实验、试运转和技术改进等几个阶段,于1984年正式运转(图1)。目前用于引力波探测的有共振型天线、激光干涉和宇宙飞船多普勒跟踪三大类方法。其中用高Q值材料制成并置于超低温中的共振天线具有最高的灵敏度。理论计算表明,只有大质量、高速运动的天体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