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持续调查与观测滦河源区土壤风蚀特征的基础上,对采集于滦河源区风积土剖面中土层样品的pH、有机碳质量分数、土壤颗粒组成进行了化验分析,运用ADCOM100超低本底γ谱仪测定了土壤样品137Cs的比活度,建立了研究区连续风积土壤剖面的时间序列,综合分析了不同时段风积层土壤的性状,运用土壤风蚀相对强度指数ISWE重建了滦河源区近30年来土壤风蚀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后期均为研究区土壤风蚀较弱的时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至2002年均为土壤风蚀强化时期.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讨论了土壤风蚀变化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及其对京津地区大气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种植陆地棉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华北平原腹地北侧的廊坊市境内土壤陆地棉(G. hirsutum L.)系统调查、采样和分析结果发现:陆地棉能有效地将土壤耕作层中IB族重金属元素(Cu、Ag和Au)吸附并富集于其植株之中,即陆地棉根系、茎杆、果壳、籽粒和纤维对土壤耕作层中Cu的生物吸收系数A在1.53~6.57之间,对Ag的生物吸收系数在2.005~19.834之间,对Au的生物吸收系数在0.882~2.672之间;通过种植陆地棉萃取土壤中IB族元素,解决了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所面临的生物量少、难以商业化和大面积推广、易使土壤中重金属重新进入区域生态系统食物链等问题,从而形成了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实用技术;总结得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一些原则和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