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热处理对致密Ln-Sialon/SiC(p)复合陶瓷中α相稳定性的影响及由此引起的显微结构调控和力学性能变化,其中Ln=Nd和Yb.Nd-Sialon/SiC(p)中,α相热稳定性差,几乎全部相变为β相,而大量长柱状β晶粒的存在并未明显改善材料的断裂韧性(KIC),原因在于长时间热处理导致晶粒相互聚集粗化.相对而言,Yb2O3可有效稳定α相,因此Yb-Sialon/SiC(p)中含有许多等轴状α晶粒,高硬度是此种材料力学性能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
金刚石合成中的胶体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濂 《科学通报》1982,27(1):21-21
近几年来,关于溶剂一催化剂作用下的人造金刚石形成机理,如文献[1]所述,较多的学者认为,除考虑溶解在熔融金属中的碳原子转化外,应充分考虑“溶解”在熔融金属中石墨结构的原子集团向金刚石结构的原子集团的转化过程,提出了各种催化转化的模型。等从金刚石成核的动力学角度讨论胶体大小的石墨微粒转化为金刚石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分析高温、高压下石墨和熔融过渡金属的相互分散过程,提出了形成正电性胶体溶液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中的残余应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测定了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的残余应力,建立模型,计算了残余应力,并与实验测定结果吻合,探讨了纳米复合陶瓷的增韧补强机理。  相似文献   
4.
高濂 《科学通报》1982,27(22):1364-1364
作者曾由金刚石合成实验的结果得出金刚石成核数与温度的定性关系曲线(图1),并对此作了动力学方面的讨论。所示曲线表明,在获得金刚石的整个合成温度范围内,成核数随温度升高而单调减少。曲线左端B点处,即所用金属或合金与碳的低共熔点附近,有一突变,实际上这一突变的斜率比图1中虚线AB所示的斜率要  相似文献   
5.
细晶粒BaTiO3陶瓷的烧结和介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新技术。在900℃的温度下烧结到得到平均晶粒170nm的致密BaTiO3陶瓷,对样品介电性能的测量发现材料的介电常数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降低,同时介电温度谱出现相变用现象。从晶界面和晶粒相结构两方面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沉淀法制备的高比表面积无定形Nb2O5为原料,采用氨解法在600-800℃、氮化3~8h制备了氮化铌纳米粉体。对不同氨解温度、氨解时间合成的NbN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氮吸附比表面积(BET)、热分析(TG/DTA)、氮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氨解温度、氨解时间对NbN粉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氮化温度低,反应时间短,产品纯度高。在650-800℃氮化3~8h可得到粒径为15-40nm的X射线衍射纯立方相NbN纳米粉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