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0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陶瓷粒子增强的锌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陶瓷颗粒碳化硅、氮化硅、三氧化二铝为增强体,锌铝合金ZA-27为基体,通过对陶瓷颗粒进行预处理、机械搅拌和合金化等技术,将陶瓷颗粒与熔融状态的锌铝合金复合成均匀的浆料,用挤压铸造法挤压成型,得到陶瓷颗粒锌铝合金复合材料铸件。在金属基体上,均匀分布着陶瓷颗粒。在有润滑和无润滑的情况下,复合材料的耐磨减摩性能均比ZA-27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固态相变的晶体学特征(主要包括位向关系、惯习面、晶体生长方向以及相变应变)的形成机制,以及有关相变不变线应变的前期理论工作,着重阐述了“三维不变线应变模型”的原理、计算方法及其对相变晶体学特征的预测方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针状、棒状或板条状析出相的FCC〈=〉BCC和HCP〈=〉BCC析出相变的晶体学特征与不变线应变模型预测的几乎完全一致,表明不变线应变模型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扩散型相变晶体  相似文献   
3.
评述了板条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相变晶体学的研究进展.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定向倾转方法测定了中低合金钢板条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的晶体学特征.结果表明相邻平行下贝氏体板条绕公共密排晶面{110}b法线相对旋转54.7°或60°,因此使相邻板条呈近似{112}b孪晶关系,所有贝氏体变体与奥氏体保持固定的G-T位向关系;平行的板条马氏体间以及板条马氏体与奥氏体间的位向关系与下贝氏体的完全相同.用"双edge-on"方法精确测得板条马氏体及下贝氏体的惯习面均为{335}f型.中低合金钢中板条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的晶体学特征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TZP增韧HA复合材料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四方氧化锆多晶(TZP)增韧羟基磷灰石(HA)复合材料的微观相结构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氧化锆的加入没有改变羟基磷灰石的晶体结构,羟基磷灰石材料的生物活性没有降低。氧化锆以三种晶形存在,即单斜氧化锆、四方氧化锆和立方氧化锆。单斜氧化锆的出现说明材料内发生了四方氧化锆(t-ZrO2)向单斜氧化锆(m-ZrO2)马氏体相变,这种马氏体相变有利于提高HA材料的韧性。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ZrO2后,材料的断裂韧性明显提高。同时对TZP增韧HA材料的增韧机制进行了探讨,并认为ZrO2对HA材料的增韧机制主要是应力诱导相变增韧和相变诱发微裂纹增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应用“不变线应变模型”计算HCP→BCC析出相变的相变不变线的方法. 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在Mg-Al和Zr-Nb合金的 HCP→BCC析出相变中,板条状或针状析出相的晶体学特征与不变线应变模型预测的几乎完全一致,因此再次证实了不变线应变原理在预测扩散型析出相变晶体学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硅酸盐碱性溶液中,采用恒电流控制模式,在电流密度为20A/dm^2时,以镁舍金AZ91为基体制备微孤氧化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手段对制得的微孤氧化膜层进行相结构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氧化膜层的表面、横截面及断口等进行研究,还探讨了表面疏松层和致密层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得的镁舍金微孤氧化膜由MgO,MgSiO3和MgAl2O4等相组成;微孤氧化膜层由表面疏松层和致密层构成;镁合金微孤氧化形成的表面疏松层为多孔结构,这种孔呈网络结构分布;而形成的致密层结构非常致密,没有发现孔洞,而且它和基体的结合非常紧密;表面疏松层和致密层是经过“成膜→击穿→溶化→凝固→烧结……”等一系列循环过程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不同铝锌比对Mg-Al-Zn合金时效析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铝锌比从9:1减小为6:4和4:6后,合金的铸态组织得到细化,固溶后200℃和150℃时效,合金硬度峰值都降低,而且随着时效温度的降低,硬度峰值出现时问推迟,时效后合金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也有所下降。透射电镜观察发现,AZ64合金的γ-Mg17Al12析出相比AZ91中的细小,ATA6合金的析出相除了γ-Mg17Al12外,还有不少细小、与基体基面垂直的针状相MgZn′。  相似文献   
8.
伍翠兰  罗承萍 《中国科学(E辑)》2007,37(11):1435-1443
应用透射电镜(TEM)及能谱仪(EDS)研究了 20 钢离子渗氮再经700℃渗铬的复合扩散层组织. 发现较深区域扩散层出现了片条状富氮奥氏体(γN)从α铁素体基体中析出现象. 片条状的γN沿轴线方向生长成孪晶, 形成很具特征的“背靠背”双晶结构. 这种片条状γN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两亚片条γN之间保持真正的{111}孪晶关系, 而γN与α保持精确的K-S关系且形成明锐、平直的{335}γN//{341}α界面, 即{335}惯习面; 另一类是两亚片条γN之间保持伪{111}孪晶关系, 其内部生成了许多{111}微孪晶和层错. 由于微孪晶和层错的干扰使得γN与α点阵发生了局部弛豫, 致使γN与α的位向关系偏离K-S关系, 且γN中主孪晶面{111}γN1//{111}γN2的平行关系也被略微破坏, 其γN/α界面也不再像第一类的那么明锐、平直.  相似文献   
9.
不变线应变原理及其在相变晶体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固态相变的晶体学特征(主要包括位向关系、惯习面、晶体生长方向以及相变应变)的形成机制,以及有关相变不变线应变的前期理论工作,着重阐述了“三维不变线应变模型”的原理、计算方法及其对相变晶体学特征的预测方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针状、棒状或板条状析出相的FCCBCC和HCPBCC析出相变的晶体学特征与不变线应变模型预测的几乎完全一致,表明不变线应变模型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扩散型相变晶体学表象理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仪、材料万能试验机研究了固溶处理对ZC61铸造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40℃×24 h固溶处理后,铸态ZC61镁合金中沿晶界呈粗大、近似连续网状分布的非平衡共晶组织发生大量溶解,以细小、不连续颗粒状分布在基体上.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固溶态合金的最大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分别为229.5 MPa、132.8 MPa和13.6%,较铸态合金分别提高了19.9%、16.3%和5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